词条 | 中国御膳与宫廷膳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御膳与宫廷膳食分类:【传统文化】 它具体包括帝后日常御膳、筵宴与年节饮膳、帝王巡幸膳食、帝后避暑饮宴等。中国御膳与宫廷膳食的规格、礼仪、具体内容,以现存的清代宫中档案(即御膳房档案)资料记载最为详尽可靠。清代宫中帝后的食器、御膳菜肴的技艺、筵席名称,均流传至今。清代御膳与宫廷膳食,集古代御膳与宫廷膳食之大成,最具典型性。它的内容和特点是:1、清代皇宫中的日常膳食,主要由内务府所属御茶膳房和“掌关防处”管理。宫中筵宴,除内廷筵宴、宗室筵宴之外,主要由光禄寺具体办理,或由光禄寺与内务府共同办理。御膳房以下设有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分任各项事务。2、清代御膳与宫廷膳食,在调味、烹饪技艺上,源自三个不同部分:第一是山东菜,宫中厨师大部分来自山东。第二是满族的固有饮食。满族很早曾过着游牧生活,牛、羊、鸟等肉类,便成为一般生活常用食品的原料。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后,清宫内府的厨师利用这些原料的特色加以改良,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如北京名肴涮羊肉,即其传统饮食之一。其三是苏杭饮食。乾隆帝六巡江南,对苏、杭菜点大为欣赏,下令编制菜谱,从此南菜传到北方。3、清代御膳与宫中膳食有严格规制。御膳房每次制作御膳,必须将使用的调料原料详细记入菜单。不论何时何地,皇帝吃的一切菜点不许改变味道。如果道光皇帝要吃乾隆时代的菜点,御膳房随时按前代菜单立刻做好,且味道与乾隆时代完全不差,保持原来特色。4、清代宫廷菜点与一般民间菜的主要差别有:一是不得任意配合。一般的民间菜,从配料上可以随意增减。但是宫中菜点,不得任意更换代用。二是主次关系严格区分。例如作鸡时,无论使用何种调料、材料,均必须保持鸡的本来味道。三是调味料纯一化。例如做鸡汤,一般民间菜的做法,大都在鸡锅里放进排骨汤等为调料,而膳房里一向不用猪肉汤。5、清代御膳与宫廷膳食,强调专料专用,且分工细密。御膳和膳食所需各种物料,除米、面、蔬菜、酒、醋等物之外,肉食、野味、鱼类等,则主要靠各地交进和采买。每年各地向宫中交进的物品都有严格的规定。清代御膳和宫廷御食中许多名菜,北京御膳饭庄、北海仿膳饭店均能烹制,使中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得以享用和鉴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