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文化分类:【文化常识】 指产生和形成于中国的国家文化。亦称中华文化,是中国大地上所有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总体。从民族角度看它包括汉、满、蒙、回、藏,以及其它51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体系;从地域角度看它包括南方文化、北方文化、沿海文化、西部高原文化、草原文化、山岳文化等;从历史角度看它包括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延续。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系完整,风格独特,民族性较强,凝聚力大,是世界上一支独具特色的文化源流。近百年来虽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冲击下,显得“落后”,但它基础深厚,比较成熟,所以在许多方面仍有独到之处,如果科学技术上取得巨大进展,中华文化仍不失为世界上一脉优秀的文化。 中国国情的具体内容之一。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科学技术和古代文学艺术。中国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早期的许多农作物都是中国人最早从野生植物培植选育而成的。与之相适应,战国时期和秦朝建立的都江堰、郑国渠成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成就。与农业相关的天文学、冶炼铸技术也很发达,最早的日食和太阳黑子现象的记载在中国,最早的恒星表也是战国时期编制的。中国的 “万里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的医药学以闻名于世的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为典型代表。举世公认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制陶、养蚕、种茶技术都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学艺术方面,诗歌、戏曲、小说、散文成就突出,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独树一帜。这些成就极大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丰富智慧和伟大的民族性格,是世界人民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共同财富。 《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词,源出于此,意即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有四种含义:一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是指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三是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分布地点的遗迹、遗物,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制造技术等方面),于是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之称;四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历史传承性两个明显的特征。文化有四个层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组织和制度文化,还有包括风俗、伦理、道德在内的社会价值系统文化。文化形态有四种类型:物质型文化、社会关系型文化、经典型文化和心理型文化。中国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历尽劫难而生生不已,它是联结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