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曲艺品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曲艺品种

分类:【传统文化】

曲种以表演手段不同分成“说”和“唱”两大门类。有的说唱兼有,而以其中一项为主。有的曲种不是用散文叙述故事,也没有音乐曲调配唱,只是用节奏感强的韵语表现内容,或者加上打板击节。这种非说非唱又似说似唱的手段,可以叫“数”,“数”也算曲艺的一个门类。以说为主的有评书,流行于北京和北方广大地区。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记载了当时北京街头说评书的情景:“读古今稗史事,以方寸木击节,名曰醒木。”评书多讲长篇故事、小说,往往分回分目,连讲多次。现今中央和地方电台都有长篇评书连播节目。又有评话,流行于南方各地,用各地方言讲述。有的以描述情节见长,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叫做“平说”;有的以表现某人物形象见长,被誉为“活关公”、“活鲁智深”;有的善讲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有的善讲金戈铁马的战争、武打故事,金鼓马嘶,均借艺人之口表达。还有相声,是以说为主的重要曲种。以唱为主的曲种最多,几乎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地方小调基础上的独具特色的曲艺。音乐是曲艺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同曲种的重要标志。有些曲种就以伴奏乐器命名,如四川扬琴、三弦书、四弦书(胡琴伴奏)、河南坠子(以坠琴伴奏)、山东柳琴、侗族琵琶歌、冬不拉弹唱等。大鼓,是曲艺中的重要一支,主要流行于北方,影响较大的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等。以唱为主而流行在南方的重要曲种是弹词。著名的有苏州弹词(与苏州评话合称苏州评弹)、扬州弹词、长沙弹词、四明弹词等。琴书,遍及南北各地,因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而得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均用当地方言演唱,曲调也因地而异。由“说”和“数”发展为“唱”的一个重要曲艺门类是道情,南北各地都有,盛于南方。因用渔鼓、简板等打击乐器击节伴奏,所以通常称“道情渔鼓”。开始时是为宣讲道教故事服务的,故名道曲、道情。后来讲唱内容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小说传奇所替代。又因同各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道情品种。如湖北渔鼓、湖南渔鼓、江西道情、洪洞道情、神池道情、四川道情(又名竹琴)。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不同的表演形式,除渔鼓、简板外,也有加其他乐器伴奏的。以“数”为表演方法是从所谓“顺口溜”开始的。形成曲艺的则是数来宝,在北方广大地区流行,南方也有。原是贫苦艺人走街串巷、在店铺门前演唱索钱的手段;艺人夸赞商店货品的精美、服务的周到,“数”得仿佛可以“来宝”(赚大钱),因而得名。再由此衍化出快板书,打竹板的技巧更高,唱词句式多变,增强了描述情景、刻划人物的表现力。在这方面得到突出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则有山东快书。中国各民族各地域曲艺品种繁多,难以备举。除上面简介的外,还有一些有特色的曲艺品种。用一些特殊的击节伴奏乐器或用具表演的有莲花落(也作“莲花闹”)、帐子戏、三棒鼓、子书、打连厢、木鱼歌、盘子(碟子)调等;用表演人数命名的有独角戏(颇似单口相声)、二人转、单出头;双簧则一人唱,一人演,配合如一人;因唱词句式特色命名的有三句半、四句推子、绕口令,以及对口词等。还有起源于模仿民间小商贩叫卖声调的货郎儿,在街上边拉洋片边唱的拉洋片、西洋镜等。产生在不同地域的曲艺品种,有特色的有四川清音、天津时调、陕北说书、榆林小曲、产生于广东的粤曲、产生于福建的锦歌和俚歌、产生于台湾的台湾歌仔等。少数民族曲艺品种,见另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