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秋节的有关祭祀活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秋节的有关祭祀活动分类:【中国民俗】 福建民间中秋节的祭祀活动主要有进香祈子、祛病、拜月和祭祀祖先等。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载:“中秋,士女登乌石山进香,夜燃神光塔灯。是夕,妇女连臂出游,谓之走百病。”忏斗、祈嗣之俗均见于《榕城岁时记》之载:“八月十五日,家家备果酒牛乳诸物,延道士禳醮,曰忏斗。”又载:“吾闽大家妇女以中秋夜往大奶庙注香祈嗣。林芳诗:半亩丛祠起暮鸦,夭桃浓李竞喧哗。请灯私带宜男草,望月先飘桂子花。”中秋拜月的活动一般全为女子之事,即所谓“男不拜月,女不拜灶”。近代闽北建阳、政和等地中秋夜女子仍有祭祀月神的习俗。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阳县志》岁时志说:“中秋夜,家具酒肴团饮,食后设酒果庭前祀月。”连城民间称月神为“月光妈”,赏月时也有拜月的习俗。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上杭县志》岁时志说,当地中秋之夜“或有女儿于月下设果饼膜拜,号请月姑”。当地民间女子在请月姑时,将一小筐放在盘中,据说月神降临,筐便会自动上升,并有剥啄声,女子便计其数以卜灾祥。在建宁,中秋夜有的妇女对月问吉凶,俗称“请木杓神”。 福建一些地方在中秋节还流传扫墓祀祖神的习俗。闽北南平等地民间祭墓大半在中秋这天,供品、祭拜礼仪和清明节时一样。周亮工《闽小纪》卷2说:“闽将乐、归化人以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展墓者间小废,无敢大废者。予庚寅中秋过其地,火焰山下,壤皆正赤,纸钱遍野,雪如霞如。”民国《泉州府志》引《安溪县志》岁时志说:“是月(八月)多墓祭,俗云墓门开。”闽清、罗源、沙县等地自八月初一起至十五日均可扫墓,称“秋祭”,一切仪式与清明相同。闽清乡村民间秋祭之后还在祠堂设席,族中老幼扶携而来,登堂会食。闽清民间的扫墓活动,至今仍在中秋前而不在清明节进行。民国《藤山志》说:“中秋节,家家祭祖。相传为临水奶忌辰,妇女之请花如元宵。”闽南各地亦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如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0载:“中秋夜以月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二日,亲友以此相馈。”《厦门志》、《金门志》所载相同。厦门、永泰等地民间还有祭祀魁星的习俗。清乾隆《永福县志》岁时志说:“八月仲秋望日,绅士祀魁星,如文昌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