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临夏回族自治州分类:【传统文化】 地区级民族自治地方。1956年11月19日建立。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地区,与青海为邻。州政府驻临夏市,辖一个县级市、五个县和三个自治县,总面积7983平方公里。居民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藏、土等族,其中回族占36.5%,总人口为1697900人。地势较高,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两千米左右。属内陆性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河流较多,水利资源丰富,1974年在永靖县境内建成全国最大的黄河刘家峡水电站及盐锅峡水电站。农产有小麦、青稞、玉米、豆类等。并产党参、当归、羌活等药材。矿产有煤、铁等。畜牧业有驴、马、骡、牛、羊。解放后,工业发展迅速,现有电力、化学、机械、建材、冶金、造纸等工业。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全州有普通中学50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农业职业中学6所,各类小学1131所,还兴办了民族学校。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11月19日建立。在甘肃省中部西南地区, 与青海为邻。自治州人民政府驻临夏市。古为西羌游牧地。汉日大夏,属金城、陇西二郡。晋为河州。隋初沿袭, 寻改?罕郡(治今临夏西北)。唐为安卿郡,又名安昌县。宋为宁河州。元改河州路。明置河州府, 后改河州卫,属临洮府。清因之。1913年改导河县。辖一个县级市、五个县和三个自治县(1984年6月)。居民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藏、土等族, 其中回族占36.5%。地势较高, 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平均海拔两千米左右。属内陆性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洮河、大夏河、西河、广通河、冶木河及三岔河等流贯其中,水利资源丰富,年流量十二亿五千万秒立方米。1974年在永靖县境内建成全国最大的黄河刘家峡水电站及盐锅峡水电站。农产有小麦、青稞、玉米、豆类、马铃薯、大麻、胡麻、油菜籽、蔬菜和瓜类,并产党参、当归、羌活等药材。矿产有煤、铁等。畜牧业有驴、马、骡、牛、羊。解放后,农田保灌面积逐年扩大, 粮食大幅度增产。已建立建材、水电、农机、食品加工等工业, 尤以水电业发展迅速,全州有大小水电站多座。公路通兰州及境内主要城镇、工矿区。永靖县的炳灵寺是佛教艺术胜迹。 1956年11月19日建立,位于甘肃中部,东靠临洮,西临青海的循化、民和,南邻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相接,北濒湟水与兰州接壤。州府设在临夏市。全州面积8160平方公里,人口162.46万人, 其中回族54.88万人(1990年),总建制为1市5县2个自治县。除回族外还有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族等。上古为西羌游牧地,春秋时为秦陇西郡。汉时属金城郡,西晋后始建河州。民国后设有导河、临夏等县。该自治州的回族主要来源于唐宋时的西域人。元代西域签军工匠回回色目人以及明清以来的回族移民等。临夏一带各族人民有着反抗历代统治者的斗争历史。该地区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1563―4585米之间。属内陆性气候,年雨量充足,气候温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玉米、蚕豆、芥子、大麻以及瓜果蔬菜等。林木种类繁多, 主要有云杉、冷杉、油松、华山松、积石柳、高山柳、青冈、毛竹等。药材产量可观, 约300多种, 其中党参、大黄、当归、丹皮、木香、鹿茸、防风等尤为大宗。矿产丰富, 主要有大理石、石膏、石灰石、铁、锑等。黄河、洮河、大夏河等30多条河流流经州内,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1974年在永靖县建成全国最大的刘家峡水电站和盐锅峡水电站。野生动物种类不少, 有鹿、獐、貂、豹、麝、石羊、牛羚、猞猁、雪鸡等。临夏还是古文化遗存之乡, 其中48处古代遗址被列为国家和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西秦时代的炳灵寺石窟享有盛名,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经济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更为兴旺发达, 水电、建材、化工、化肥、食品、造纸、印刷、皮革、针织、地毯等工业不断发展。普教与师范教育及科普事业颇有实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