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主要开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主要开支分类:【中国民俗】 捐输、赈灾、助饷。徽商特别是盐商往往以捐输、赈灾、助饷等名目报效朝廷,从而取得经商的某些权利。明万历年间,歙人吴养春一次向朝廷捐银30万两。清嘉庆《两淮盐法志》记载,康熙十年(1671年)至嘉庆九年(1804年),两淮盐商共捐输银3920.22万两、米2.15万石、谷32.946万石。其中,助军需银2203.5万两、米2.15万石;皇室贺礼等927万两。两淮盐商多数为歙籍,其他商人捐银捐粟、助赈救灾等也较普遍。道光《徽州府志》记载,乾隆十六年(1752年)徽州旱饥,太守何达善劝募钱、粮济民,邑内绅士及淮商捐6万金,买谷积贮,建惠济仓60间。捐输是商人,特别是盐商列身缙绅的主要途径,捐输愈多,赏赐的官爵愈大。《南巡盛典》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8年)二月,乾隆帝南巡,上谕对“两淮商众,皆未登仕版之人,其承办差务,踊跃急公,宜沛特恩,以示奖励。伊等本身原有职衔,如已至三品者,俱著赏奉宸苑卿衔,其未至三品者,俱各加顶带一级”。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二月,乾隆帝再次南巡时,上谕对承办差务、捐输有功的两淮盐商又加恩奖励,给已有奉宸宛卿衔的黄履暹、洪征治、江春、吴禧祖各加一级;给已有按察使衔之徐士业、汪立德、王勋俱各加奉宸苑卿;给李志勋、汪秉德、毕本恕、汪焘各加按察使衔;程正赏给六品职衔;程扬宗、程?、吴由玉、汪长馨各加一级。确知为歙籍者有黄履暹、洪征治、江春、吴禧祖、汪焘、程扬宗。清光?檠绪年间,盐商张宝善捐输10万两,为其子静江捐得二品道员衔。捐监损纳获得的官爵虽为虚职空衔,但可藉以享受税收豁免等特权,还可以光耀门第,获得乡绅地位。而藉以弃贾从儒、入仕,更是徽商贾儒结合一大特色。康熙重修《扬州府志》记载,歙籍商人刘正实捐得候补知州,又与弟丰年,慨然认捐,费数万金,正实子七人,皆显官。徽商致富后,愿为士子花钱捐买贡生、监生、举人,以为进身之阶者尤其多。 资助公益事业。徽商贾而尚义,乐善好施,于修桥筑路、抚孤恤贫等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如歙县北岸茶商吴肇福,年三十航海贩茶归,积有盈余,设义冢、义塾,造桥砥道,施棺椁,散仓囗禾;吴荣运幼业儒,父元贯尝贩茶至京师,遇乡人之贫困者,辄解囊济之。殁后家贫,运弃儒从贾,好善如其父。昌溪沧山人吴景松与弟景恒,同客北京,以茶业起家,晚年归里,创崇文义塾,拆万金购市屋七所,收期租直以资族中子弟读书,又尝创末子小学。清代歙人黄正铭辑《美萃流芳》记载,乾隆年间,仅田一村,商资助修建公益建筑用银就达14686.02两,购田9.7亩。徽人集中的各大城镇,会馆、义庄遍及,建筑之费皆为商人资助。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的上海“徽宁思恭堂”,资金来源多取之于茶商,仅民国十八年(1929年)载入《徽宁思恭堂征信录》乐输名单的茶商字号就有678家,输“规元1365两2钱2分,大洋192元4角”。清同治年间,创建南京歙县试馆,花费1.23万余皆出于歙商。 资助宗族。徽州崇尚封建礼教,敬宗睦祖,不惜在宗族活动和封建慈善事业上花费大量资金。如建祠堂、牌坊,修祖墓、族谱,购置族田,盖亭立庙等。歙县棠樾村清代有先达祠、绍一公祠、慎余堂、诚孝祠、宣忠堂、尚书公家庙、燕斋、翰林祠(耕读堂)、进士厅、存爱堂、亦政堂、敦本堂、世孝祠、慈孝堂等祠堂,建造费用多出自本族商人。仅鲍志道一人捐资建造的就有慈孝堂、世孝祠、宣忠堂等。商人又购置族田,出租本息,作为宗族的公共财产,用做族内祭祀、修缮、抚孤济贫的费用。依其用途分为祭田、祠田、义田、祀田、学田等。其他如塔、亭、庙宇也多赖商人资助建修。著名的西溪南绿绕亭为商人吴斯和、吴斯能合建。 兴办教育。徽商投资教育,建书院、塾学等,培养人才,不惜巨资。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读书风气盛行。明清时扬州、杭州、淮安、福州等地的著名书院,几乎都是盐商出资所建。明万历年间,两浙盐商创建杭州崇文书院。清康熙元年(1662年)两淮盐商建扬州安定书院;福州凤池书院也为盐商所建,拥有房屋22间,讲堂、学舍、藏书楼一应俱全,学者远近皆至。盐商汪应庚捐5万两银重建江(都)甘(泉)学宫,又以1.3万两银购腴田1500亩,悉归诸学以待岁修及助乡试资斧。盐商鲍志道为修建紫阳书院和山间书院各捐8000银两,又在扬州建12门义学等。清末歙县第一所新式学校新安中学堂的开办及常年经费,全部靠茶厘及商人捐助。商人在故里或创办、或捐资开办学校成为风气,徽商又在省会、京都设立试馆,作为乡试、会试学子住宿之所。 投资产业。明代中叶,商人将利润投入生产领域,开办工矿企业。《太函集》记载,明代阮弼在芜湖设立染织局,浆染色布。阮弼集做坊主、牙人、商人于一身,有“中外佣奴各千指”。长龄里郑天镇(字定元)在建安冶铁致富,举宗食指千计,转毂江淮间,拥资巨万。清光绪《唐栖镇志》记载,在唐栖镇徽商不仅做蚕丝贸易,同时也设坊开车缫丝。周宗良拆资在上海、宁波等地开办或合办通和纱厂、康元制罐厂、公和纺织厂、振丰毛纺厂、镇东机器厂等,将利润转入生产领域,只占整个商业利润的很小部分。它的形式表现为雇工和包卖商,前者即所谓商人雇工制;后者生产的产品多为供自己的店铺销售。清末茶商收购毛茶,雇工精制销售,获取增值最为典型。清代末叶,出现了一些产业性质的地产商,冯塘程德成、程霖生父子为上海地产巨商,被称为“中国哈同”、“地皮大王”,经营地产累资6000万银两。上丰宋成淦、宋振华父子在金华经营粮食致富后,拆资购置土地5000余亩,经营房业,在金华城中有西市街、铁岭头、棋盘街、秤砣桥、莲花井、四牌楼、横街、法院街、三牌楼等地的店屋804间,人称“宋半城”。昌溪吴炽甫为北京茶叶大商人,拆资10万银两在汉口经营房地产,有福像里、大和里、松荫里三处房产,雇有四人收租。 文化消费。大商人家中往往门客盈室,或研究学术,或吟诗作画,或赋曲弹唱。如盐商程晋芳罄其资购书五万卷,招多闻博学之士,共与讨论;延请江淮老宿,赋诗宴饮无虚日。徽商好收藏,金石、书画、古书、名物无不收罗。明正德年间,岩镇方大治,家故饶,拥书万卷,有藏书楼。清代,寄居扬州的盐商徐元文兄弟藏书甚富,建有“传是楼”;程晋芳藏书五六万册;江春、汪灏、黄家兄弟藏字画甚富;寄居杭州的盐商后代鲍延博,藏书富甲江南;汪启淑藏古印数万枚。民国程霖生藏铜器、字画等甚富;方晴初藏宋、元、明、清名人字画甚富,1949年后,将240余幅字画、碑帖精品捐给安徽省博物馆。 生活消费。徽商富埒王侯,其生活消费也很奢侈,尤其是富埒朝廷的两淮盐商。首先,他们都建有深宅大院,并不惜巨资构筑园林、别墅。乾隆时期,扬州园林之盛为江南之冠,多为徽商所筑,乾隆帝下江南至扬州,常旅览息居徽商私家园林之中。拥有园林别墅最多者首推江春。江春居南河下街,建随月读书楼和秋声馆,并在徐宁门外鬻隙地以较射,人称为江家箭道,增构亭榭池沼、药栏花径,名曰水南花墅;还在东乡构别墅,谓之深庄;北郊构别墅,谓之江园;家与康山比邻,遂构康山草堂;又于重宁寺旁建东园。扬州汪玉枢之南园、洪氏大虹园、江氏江园、黄氏越园、郑氏桃花坞、吴氏别墅、徐氏水竹居等著名园林皆歙人私家园林,以南园最负盛名。《扬州画舫录》记载,汪玉枢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得太湖石九于江南,以二峰置海桐书屋,二峰置澄空字,一峰置一片南湖,三峰置玉玲珑馆,一峰置雨花庵屋角”,乾隆皇帝因此为南园赐名“九峰园”。歙县内构造恢宏、雕刻装饰精美的明清民居多为徽商宅第。其次,衣食讲究,排场豪华。扬州盐商竞尚奢丽,每遇婚嫁丧葬之事,堂室饮食,衣服与马,动辄费数十万;家中奴婢、僮仆成群,用膳时,侍者抬席置于面前;出则仆从如烟,骏马飞舆,互相矜尚。其三,娱乐消费。大盐商家中往往拥有私人戏班,称为“内班”,凡民间著名绝技演员必被聘入内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