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分类:【传统文化】 19世纪末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反帝受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争夺在华权益,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在此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形势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初称义和拳,是北方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组织之一,最初起于山东等地。参加者大多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有的地区妇女群众也踊跃参加。其基本单位称坛口,以练拳棒、设拳场为特点,组织群众,进行斗争。1896年山东曹州(今菏泽)、德州一带的义和团发动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均遭到清政府残酷镇压。1899年义和拳逐步改称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迅速由山东扩展到华北、东北各省,京津一带声势尤为浩大。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严重地威胁着帝国主义在华权益,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要求清政府限期剿灭的同时,以保全铁路和保护使馆为名,派出海军陆战队,集结大沽口。6月10日,英、法、日、俄、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乘火车由天津进犯北京,被义和团阻于廊坊,被迫败回天津。6月17日侵略军从海面攻陷大沽口,然后沿铁路线进犯天津、北京。义和团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在大沽口、天津奋起抗战,迫使侵略军多次退却。在北京,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反对外国列强的要求,派清军会同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并于6月21日对各国宣战。7月,天津的义和团虽经鏖战,但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被迫撤出战斗,天津陷落。8月,义和团继续与八国联军血战北仓、杨村、河西务、通州等地。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终遭失败。1901年9月清政府与各国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义和团余部在景廷宾的领导下,为反对《辛丑条约》,举起了“扫清灭洋”的旗帜,继续坚持斗争了一段时期。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义和团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内外反动势力的英雄气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