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义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义训分类:【传统文化】 是以语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实际使用的意义去直接解释词义,而不顾及字的读音和形体结构,或字的音义关系上去分析推论的训诂方法。它是与“形训”和“音训”相对而言,古书中文句下所加的注释,字书和辞书里所加的解释一般都是义训。义训总是用注释者同时代的人所理解的词语(或称“通语”、“凡语”、“常言”、“恒言”)去解释不易知晓的文语、古语或方俗语,如《尔雅?释诂》的“肇,始也”、“胥,皆也”,《释言》的“克,能也”,“忝,辱也”,都是义训。对于名物就经常说明其属类、形状、颜色和功用等,如《尔雅?释器》的“肉倍好谓之璧(肉指边缘,好指中间之孔),好倍肉谓之瑷,肉好若一谓之环。”又《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小?曰?,小?曰坻。”《说文》的“菜,草之可食者。”“荤,臭菜也。”“翠,青羽雀也。”“鸡,知时畜也。”“户,半门曰户。”“?,户牖之间谓之?。”“?,小儿衣也。”“猩,飞虫螫人者。”都是义训。 义训解说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某,某也,”“某谓之某”,或“某曰某”。例句均见上述。 以语词在语言中实际使用的意义直接解释词义,不从字形结构或字的音义关系上去分析推论的训诂方式。义训是相对形训和声训而言。古文中文句下所加的注解和字书、辞书里所加的解释一般都是义训。义训总是以通语、常言去解释不易知的文语、古语或方俗语。如,“干,求也。”“揆,度也。”“克,能也。”(以上见《尔雅》),这些都是通训。对于名物,经常说明其属类、形状、颜色和功用,如,“璧,瑞玉圜也。”(见《说文解字》)这都是属于义训一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