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乐府诗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乐府诗集分类:【文化精萃】 总集名。宋郭茂倩编。一百卷。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歌谣。包括民间歌谣、文人作品、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是收罗乐府歌辞完备的一部总集。分十二类:一、郊庙歌辞;二、燕射歌辞;三、鼓吹曲辞;四、横吹曲辞;五、相和歌辞;六、清商曲辞;七、舞曲歌;八、琴曲歌辞;九、杂曲歌辞;十、近代曲辞;十一、杂歌谣辞;十二、新乐府辞。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都有考订。每题以古辞居前,后人仿作列后,资料丰富。保存了中国宝贵的文学遗产,历来为学人所重视。通行有影印汲古阁本及影印宋本。 诗歌总集名。宋代郭茂倩编。收录汉魏至五代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全书100卷。据乐曲类别分为十二类:一、郊庙歌辞12卷;二、燕射歌辞3卷;三、鼓吹曲辞5卷;四、横吹曲辞5卷;五、相和歌辞18卷;六、清商曲辞8卷;七、舞曲歌辞5卷;八、琴曲歌辞4卷;九、杂曲歌辞18卷;十、近代曲辞4卷;十一、杂歌谣辞7卷;十二、新乐府辞11卷。其中相和、清商、杂曲、新乐府诸类,颇多优秀作品。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起源,发展都有考订,征引浩博,援据精审。每题以古辞居前,后人拟作列后,同曲各种作品收录完备。后世学者称之为“乐府中第一善本”。今有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本。 上古至唐五代乐府歌诗的总集。关于编者郭茂倩,人们所知甚少,连生年都难以确定,一说他是北宋人,一说是南宋人。《乐府诗集》不是普及读物,而是供专家参考的文献汇编。全书一百卷,几乎网罗了宋代以前全部的乐府歌诗,包括宫廷乐歌、朝廷乐歌、文人歌诗以及历代民间的歌谣和歌曲。分为十二大类: 一、郊庙歌辞,祭祀天地祖宗的宗教乐歌; 二、燕射歌辞,宴会宾射典礼上用的乐歌; 三、鼓吹曲辞,用短箫铙鼓伴奏的军乐; 四、横吹曲辞,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五、相和歌辞,用丝竹伴奏的乐歌; 六、清商曲辞,源于江南的乐歌; 七、舞曲歌辞,郊庙、宴会、朝飨所用舞蹈的乐歌; 八、琴曲歌辞,用琴伴奏的乐歌; 九、杂曲歌辞,音乐上难以归类的乐歌; 十,近代曲辞,隋唐五代新兴的 “流行歌曲”,如后代所谓的 “词”; 十一、杂歌谣辞,历代的歌谣; 十二、新乐府辞,唐五代诗人自拟新题创作不入乐的篇章。每一大类下又按曲调分为若干小类。编者对每一大类的音乐特征以及每种曲调的来源,都有解题和说明,这对普通读者来说,也许没有多大用处,但对研究者却是功德无量,我们今天对乐府歌诗源流的了解,主要就来自于这些题解和说明。如 “相和歌辞”下说明: “《宋书?乐志》 曰: ‘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唐书?乐志》 曰: ‘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汉世谓之三调。又有楚调、侧调。楚调者,汉房中乐也。高帝乐楚声,故房中乐皆楚声也。侧调者,生于楚调,与前三调总谓之相和调。’”又在 “楚调” 下说明: “楚调曲有《白头吟行》、《泰山吟行》、《梁甫吟行》、《怨诗行》,其器有笙、笛弄、节、琴、筝、琵琶、瑟七种。” 然后,《白头吟》 题解:“《西京杂记》 曰: ‘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 《白头吟》 以自绝,相如乃止。’……一说云: 《白头吟》疾人相知,以新间旧,不能至于白首,故以为名。” 这就将 “相和歌辞” 的音乐特点和乐府古题 《白头吟》 的来源,都交待得一清二楚。最后依次录下由汉至唐代以 《白头吟》为题的乐府歌诗,如唐代刘希夷的名篇: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这就是 《乐府诗集》为研究者称道的原因。 宋郭茂倩编,100卷,收入上起先秦,下迄唐五代朝野乐府诗歌。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12类。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调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有汲古阁本、《四部丛刊》本、1979年中华书局新校点本。《乐府诗集》中的作品,最有价值的当属两汉乐府诗。《乐府诗集》的题解“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四库全书总目?乐府诗集》)。它对乐府的分类具有独创性,简明扼要,尽管不无可商榷之处,但仍是一部最完备的乐府诗集,而且每一类都可以看到它的发展脉络。该书把乐府古辞列在前,文人拟作列在后,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民间文学对文人文学给予了怎样巨大的影响。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后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曲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和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说来,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集。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今通用 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