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九鼎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鼎之制形为三足两耳。相传为夏禹时,“禹收九牧之金(贡金)、铸九鼎、象九州”(《史记?武帝纪》),凡占有此王权之象征者,即有君临天下之合法资格。九鼎为夏、商、周三代相传。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向周天子求鼎之事。周显王四十二年,宋大丘社亡,九鼎没于泗水。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也曾铸九鼎,金人南下,掠取九鼎北徙,其后下落不明。

相传为西周王室象征最高权力的礼器。其记载始见于《左传?宣公三年》: “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之,庄王问鼎之大小重焉,对曰: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在天休。桀有?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这一记载为后人所熟诵,无意中接受其神秘意义,认为九鼎是王朝最高权力的凭证,必有明德而受天命者才能拥有; 并认为九鼎铸于夏,至夏桀时迁于商,至商纣时迁于周,成为法统的象征,如同秦以来的传国玉玺,是王朝不可或缺的神器。后来的《史记?周本纪》、《汉书?地理志》皆有有关记载。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至“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 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于是九鼎遂成为历史之谜。至清代,许多学者经过考证,认为九鼎如同见首而不见尾的神龙,提出了许多质疑,可参阅全祖望《七校水经注》、王先谦《汉书补注》。近人顾颉刚认为: 谓之“九”者,示其众也,非谓实数之确为九器,其实数亦必不止于九也。以其深藏宫廷,见者至希,而大器名高,言者又杂,舌生人口,莫之扪也,经七、八百年之宣扬夸饰,遂为绝人间之庞然大物。唐宋时期, 武则天和宋徽宗分别将记载中的九鼎变成现实,各自铸了九鼎,并逐一配以名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