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回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回环

身体绕器械轴或握点连线做由支撑经悬垂再回到支撑,或由悬垂经支撑再回到悬垂的圆周旋转动作(如支撑后回环、骑撑前回环、向后大回环等)。从方向上有前、后、侧之分;从动作形式上可做团身,屈体,挺身,挂膝,骑撑等回环动作。


回环huihuan

同一句式在文中反复出现,用以加强语意,更有力地抒发感情,表现主题。是一种表现技巧。鲁迅在《这样的战士》中,描绘了一个具有敏锐的目光、大无畏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的战士。作者5次反复写了“但他举起了投枪” 一句,刻画了战士醒世独立、毫不妥协的高大形象。这5次重复,将同一形象反复映入读者大脑,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同样,鲁迅在《野草·题辞》中也用重复的句式赞美了野草、地火,艺术地强调了深沉的立意和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
《红楼梦》中有一段袭人侍候宝玉的描写:袭人“一面说,一面将自己的坐褥拿了来,铺在一个杌子上,扶着宝玉坐下,又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在宝玉怀里,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作者以反复的句式,描绘了袭人反复的动作,既表现了袭人的性格特点,又在语言上形成回环的节律,显示出语言的回环之美。
回环也是修辞格的一种,它可以利用字序回绕,形成所谓“回文体”,这种特殊的文体在今天已不多见。

回环Huihuan

指身体绕单杠横轴或握点的连线,做圆周旋转运动。它从方向上可分为前、后侧回环,从形式上可分为团身、屈体、直体、挂膝、骑撑等回环。用于发展练习者前庭分析机能。

回环

辞格之一,也称 “回文”。用一个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作结尾的词语,构成往复循环、首尾相接的形式。运用回环,不仅能揭示事物间的辩证关系,而且能使语句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回环可分三类 (1)单回环。在一个句子或短语中首尾回环。如:“你之为你,是因为偶然的出身; 我之为我,是因为我自己……”(《程乃姗《蓝屋》)例中“你之为你”“我之为我”各自构成一个“ABA”形式的单回环,突出了“你”“我”的不同。(2)双回环。在一对短语或句子中造成词序颠倒的回环。如:“我的祖国需要我,我更需要我的祖国。”(《光明日报》1984年2月6日)这两个分句词语的排列顺序是:ABC,CBA”,道出了“我”与“我的祖国”密不可分的关系。(3)三回环。由三个短语或分句反复三次构成的回环。如:“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新农谚)这三个分句的排列顺序是“AB,BC,CA”,使“猪、肥、粮”循环往复,揭示了三者的内在联系。回环与回文是有区别的。回文刻意追求字序回绕,使同一语句可顺读,也可倒读。如:“青山数里一溪横/片片花边舞燕轻/耕过水田新雨足/晴天晓色柳风清。”(宋伯仁《晓春溪行》)这首诗可倒读为:“清风柳色晓天晴/足雨新田水过耕/轻燕舞边花片片/横溪一里数山青。”不管是回文诗,还是回文句、回文对,都要能倒读成文,回文主要表现一种用字的技巧。回环只是词语次序颠倒,不能逐字倒念。现在的回环,灵活得多,只要具备“首尾相接,往复循环”的特点,就应该看成回环。如:“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毛泽东《实践论》)例中前分句的“依赖于”与后分句的“有待于发展到”所用词语就不同,这类例子应看作宽式回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