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乡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乡兵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地方武装。西魏、北周设有乡兵,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隋、唐、五代亦曾设置。北宋于禁军、厢兵外设乡兵,名目繁多,有弓箭手、枪杖手、土丁、弩手等。在北方沿边地区,对防御辽、西夏南侵曾起一定作用。南宋乡兵也曾抗击金兵和蒙古兵进攻。后历代均有乡兵,具体名称因时、地而异。部分乡兵曾抵御外来侵略,但多数为统治者压迫人民、镇压起义之工具。

古代地方武装的通称。东、西魏分裂之初,边境上豪右、望族,招募乡里民众,分附两方,双方遂封官晋爵,称其部众为“义徒”、“义众”、“义旅”。其中一部分参加征战,另一部分留在地方防戍,称为“乡兵”(《北周六典?天官府第七》、《夏官府第十》)。时已为西魏外军组成部分。北周袭之。隋初,收编边境乡兵,仍为乡里势力和豪侠子弟,后纳入府兵系统。赵宋建立非正规地方军,称“乡兵”。大多选自农民之精壮者,在所团结训练,做为防守之兵,不脱离生产,采取征、募结合方式。粮饷兵仗,本乡自备。应征者为乡兵,手背刺“义勇”、“弓箭”、“弩手”、“土丁”等名号。宋真宗天禧年间,各地建乡兵。编制一般同禁军。25人为团,置押官,四团为都,置正、副都头各1人,五都为指挥,置指挥使(《文献通考?历代名臣奏议》)。宋神宗改制,以5人为一小保,五小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分别设都、副保正和大、小保长;以50人为一队,500人为一指挥。乡兵卫其乡里,保其田庐,战斗力甚强,“羌人每出,闻多禁军,则举手相贺,闻多土兵,辄相戒不敢轻犯。土兵一人,当禁军三人”(《栾城集?上皇帝书》)。

宋代地方民兵。宋承五代之制,建置了许多种乡兵。北宋有神锐、忠勇、忠顺、强壮、强人、保毅、弓箭手、义勇、弓箭社、土丁、壮丁、弩手、枪仗手、洞丁等番号。王安石变法时,曾遍设保甲。南宋有忠义巡社、山水寨兵、义士、保胜、忠胜、弓箭手、义兵、胜兵、刀弩手、枪仗手等番号。与禁军、厢军不同,乡兵一般不脱离生产。其成员选自户籍,就地训练,以为防守。一般是几名壮丁中选拔一名充当,农闲时教阅,届时发给钱粮补助。部分边州出自招募,如陕西弓箭手等,边垦荒纳租,边守卫边境。乡兵编制或参照正规军,或参照保甲法,或采用其他,各不相同。为节省庞大的军费开支,两宋时有士大夫主张加强和扩大乡兵,以部分取代正规军,其过程中往往给民众造成较大骚扰和负担。全国乡兵总数不详,仅知仁宗时河北路强壮29.3万人,义勇18.9万人;河东路强壮14.4万人,义勇7.7万人;陕西路保捷8.8万人。英宗时,陕西路义勇13.8万人,河北路义勇15万人,河东路8万人。神宗初年,陕西等三路义勇共42.3万人。各番号乡兵素质差别很大,多数徒具形式,少数边州乡兵有一定的战斗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