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乡规民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乡规民约分类:【中国民俗】 乡规民约是河南村落居民自我教育、管理的传统习俗,古称“乡约”,指同乡人共同遵守的规约。《宋史?吕大防传》曾记有“穴吕氏雪尝为乡约曰:及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河南民间所见乡约形式多样,有称“村例”、“村规”、“××条例”等。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如陕县前清和民国时期许多村都订有《“五知”条例》,所谓“五知”,即:穴1)知业,村民必须从事正当的职业;穴2)知教,其中包括知三礼穴家礼、学礼、乡礼雪、通三乐(指各种祭祖娱乐活动?、重四德穴孝道、守节、行善、贞操雪、遵五行?敬老、爱幼、和睦、团结、敬贤?;穴3)知禁,要不背伦,不犯义,不游手好闲,不坑害别人;(4)知防,自觉防盗、防疫病、防害;(5)知工,义务进行各种修路筑桥、修祠堂等公益活动。“五知”是每个村民必须严格遵守的。为掌握村民执行“五知”的情况,村长指派5个“村执事”,进行监督,并及时向他汇报。于每年四个季度之月终,召集全村各户户长,齐聚一起,进行总结。届时,首先进行焚香礼拜,然后,由“掌籍”将公文账簿宣读于众,再由村长和各户长一齐商议有关本村的各项事宜,并根据五执事呈报的村民执行“五知”的情况,分别以酒食钱物和巾巾兑花簪,奖励模范遵守《五知条例》的男、女村民。同时,责罚违犯者。丰收之年,有的会后还要会餐一次。为了使村民熟悉乡规,豫西一些大村还设立“讲约所”,每月初集中全村人请“约正”或“耆老”、“村夫子”讲解村规民约的内容和意义,回答村民不明白的问题。河南各地村落所订的村规民约,许多地方都刻于石碑之上,立于村内戏楼或宗祠、庙堂前等公共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农村建立了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村管理机构。同时,继承过去村制民俗中的民主性精华,如把旧时乡规民约发展为社会主义村制中的乡规民约。50余年来,各地村民自己所订立的新型的乡规民约,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的形势、特点和时弊,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补充,逐步成为比较完善的、群众自己教育管理自己的社会主义的乡规民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规民约的订立、修改、废弃以及实行,均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进一步活跃了乡村民主气氛,为安定团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