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名不偏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名不偏讳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指君上、尊长的名字是两个字,只涉其中一字不算犯讳。“二名不偏讳”语出《礼记?曲礼上》,唐孔颖达《五经正义》中认为:“不偏讳者,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之也。”“偏”是“?”字之讹,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的《礼记正义?校勘记》中指出二名不偏讳者“此义谓二字之名,同用则讳之;若两字各随之用之,不于彼于此,一皆讳之,所谓不偏讳也。”明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宋武公名司空,为避讳,改官职“司空”为“司城”,即为二名不偏讳之例。古代二名兼讳之风盛行,尽管唐太宗李世民在武德九年(626年)曾下文禁止二名偏讳,但并未见效。唐高宗李治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令“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即是为避“民”字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