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南蒙古族的鲁班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云南蒙古族的鲁班节

分类:【风俗文化】

云南蒙古族居住的新蒙乡被誉为云南的“建筑之乡”。现有人口约五千余人,长年在外从事建筑的社员有250多人。还有近300人在全省各地建筑部门工作,传统的建筑工艺是云南蒙古族的特长,他们建造的各种建筑物,遍布全省各地。有几位蒙古族能工巧匠,还先后到非洲的马里、东南亚的老挝等国家参加援建施工。

七百多年前,云南蒙古族的祖先,随军从古老的蒙古大草原来到祖国西南边疆曲陀关。他们定居在杞麓湖畔,从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艺术后,成为滇南技术较高的土木建筑者。解放前他们参加建造的建筑物有通海秀山古楼、聚奎阁、回民清真寺;个旧宝华山的营庙;开远的弥勒寺;蒙自的四阁楼;昆明西山脚下的西园、南屏街的新闻银行、检阅台后的郑庄、翠湖边上的卢汉公馆等等。解放后建造的有玉溪地区医院、行署办公大楼、电影院、粮食局;蒙自电影院;通海县医院、旅社;景洪军分区大礼堂、办公楼、外宾招待所;呈贡县、澄江县人民政府办公楼;省水利设计院五层宿舍大楼等等。

每年农历四月初二日,是云南蒙古族人民传统的“鲁班节”。传说,鲁班师傅是木匠、石匠、泥水匠等工匠的祖师。云南蒙古族的建筑工艺特别好,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特别多。据说蒙古族的手艺是从鲁班师傅那里学来的。所以,这个节日过得非常热闹。在新蒙乡,关于鲁班的传统故事不少。《鲁班和旃班》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中讲到四月初二,是鲁班向旃班赠送《木经》书的日子,也是旃班每年收徒弟的日子。所以才在这天过“鲁班节”。过去,每到这一天,出门在外的泥、木、石工,不论路有多远,都必须赶回家来欢度这个节日。过“鲁班节”也叫“做鲁班会”。村里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要把供在村中大佛殿里的檀香木雕成的鲁班像,迎到各村游行一周。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鸣响。与此同时,还要耍龙、跳蚌壳、划彩船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客人。节日一共三天,以第二天最热闹。要是不赶回来过鲁班节的工匠,就会被人看不起,认为是个不尊师不爱贤不懂古规礼仪的人。

除了过“鲁班节”之外,四五月间,正是农忙大忙时间,要挖田收小春,又要栽秧种田。所以男劳动力也必须赶回家来帮忙。栽插结束以后,男劳动力又开始出去从事建筑业。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歌:

栽秧花开六瓣头,

哥要出门妹莫留;

鲁班本事学回来,

情投意合盖新楼。

解放前,做鲁班节时,不要妇女参加,只是男性工匠参加。节日期间办集体伙食,每年要办到四十桌左右。做会的支出主要是有公田三亩,用租谷来做。不够部分,大家“平吃平抬”,即每户一个,每人平均出一份钱。解放后,过鲁班节时,男女均可参加,白天开展体育活动,晚上放映电影。据传说,旃班是鲁班的弟子。所以蒙古族人民不论谁家建盖新房时,都要在正堂屋里摆上一平升米,米上插一把等子,一把弯尺,以纪念鲁班和旃班的高贵品德,又祝愿自己的新房在鲁班弯尺的顶立之下,永远坚固。房屋盖好之后,主人家要把这一升米,和新做的一套衣服,赠送给木匠师傅,祝他的技艺向鲁班、旃班一样精良。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