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居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云居寺

分类:【传统文化】

佛寺名。位于北京西南75公里的房山县石经山。寺始建于隋,当时幽州智泉寺僧静琬发愿要在此刻造石经,以备法灭。他主持建寺刻经三十多年,直到圆寂。唐开元18年,唐玄宗之八妹金仙长公主曾奏明圣上赐大唐新旧译经四千余卷作为石经范本,并赐大片土地,作为寺庙供给所用。辽圣宗曾赐钱续造石经。清嘉庆帝亲临瞻礼佛像并赐田产,还写了御制诗,诗碑现在还立于寺中。寺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后经历代修建规模宏大,一直是佛教胜地。抗日战争中寺毁于炮火,仅存北塔及山上几座唐代、辽代小塔。北塔也称舍利塔或罗汉塔,塔身两层锥形顶,高30多米,系辽塔。在塔基四隅还存有四座唐代方形小石塔,造形优美,雕刻精致。目前云居寺正在遗址上重建。云居寺以石刻《大藏经》 而闻名于世。从静琬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发愿刻经起,历代续刻不缀,直到清康熙三十年 (1691) 才停止。历时千余载,共镌刻佛教典籍1100多种,3500余卷,15000余石,分藏于石经山上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南塔前的地穴中,这是我国现存最多最丰富的石经宝库。房山石经中保存有88部,174卷其他《大藏经》所没有的佛教典籍。其中,辽金两代所刻石经主要是以辽代印本《大藏经》、《契丹藏》为底本雕刻的,而《契丹藏》目前传世极少,云居寺的 《契丹藏》复刻版就尤显珍贵。这些历代刻造的石刻《大藏经》版都是“国之重宝”,是研究我国佛教、美术、书法,甚至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重要资料,是研究东方文化的宝贵遗产。目前已在寺内建立了陈列室并整理出版了有关资料,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学者参观研究。云居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房山区南尚乐乡。始建于隋唐之际,寺院原建筑规模宏大,有五进院落,每进有正殿和配殿,院旁有客舍行宫,寺门前有杖引泉水淙淙流过,寺南北各有一塔,对峙而立。寺院大多建筑在抗战时期毁于战火,仅存北塔立于废墟之上。现塔为辽代之物,又称舍利塔,高约30米,下部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分上下2层,每层四檐下有砖雕仿木结构斗拱,中心有八棱塔柱,柱周有砖阶上下。塔身以上有座,座上为园形覆钵和塔刹。这种下部楼阁。上部为覆钵的塔式是同代塔中罕见之物,对研究古代佛教建筑有重要价值。

在永修县云居山。因在山巅,且宋代文人苏东坡有诗曰:“四百州天上云居”,故名云居寺。建于唐元和八年(813年),此宋大中祥符年间曾改名真如禅院,先后多次修葺,现有面积7000―8000平方米。依次为前殿、正殿、藏红楼。另有偏房。某中古代建筑有明代修建的大雄宝殿,藏经阁,还有清代修筑的方丈室、禅堂、祖师堂、千在堂等。至今寺内仍保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铁瓦和笨重的千人锅。寺内有古银杏一棵,直径达2米,高十数米。寺外有赵州关石刻、明月湖刻字山岩、谈心石刻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6: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