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峰山刻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云峰山刻石

分类:【传统文化】

云峰山刻石与龙门造像题记、邹县四山摩崖刻石为我国北魏时期三大书法艺术宝库。云峰山刻石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掖县云峰山、大基山、平度天柱山、益都玲珑山。现已查明刻石共74处。其中北朝刻石42处,汉代一处,宋以后31处。其书法艺术风格各异,大致可分为三类,以“论经书诗”为代表的疏宕豪逸类,以“郑羲碑”为代表的端庄雄深类,以“游?题字”为代表的紧峭庄严类。比较常见的是北魏“郑羲碑”、“观海岛诗”“论经书诗”、“登太基山诗”、“重登云峰山记”、“天柱山铭”等,其中以“郑羲下碑”尤为人所称颂。这些丰富的书法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及时代特色,均采用传统的篆、隶笔法同时兼以行书笔意;结体均疏朗端庄,字大宽博,点画布局得当;用笔方圆兼备,稳重中见飞逸。从流传的北朝书法风格看,云峰山刻石当属北朝晚期作品。它对了解北朝书法全貌,探讨隶楷变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均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魏至北齐间,山东掖县、益都、平度境内的云峰、太基、天柱山、百峰诸山出现大批摩崖刻石,景象壮观,为书法之天然展览馆。摩崖刻石共有四十八处,是北朝二百年间无数书家和匠人的艺术创造。书风基本一致,寓篆之势、隶之韵、草之情于一体,自成一格,率皆雄浑深厚,气势磅礴,书中龙象,为魏楷之圭角。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价:“云峰山石刻,体高逸,密致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四十处的刻石中,最著名的是《郑义下碑》、《登太基山诗》、《登百峰山诗》等。《郑义下碑》被后人称为北碑之冕,笔力矫健,结构新奇,气势磅礴,雄伟多姿,与巍巍云峰山齐辉。《登太基山诗》书法潇洒跌宕,浑穆远古,字势郁勃奔放,用笔圆中有方,诗文是赞颂太基山的幽远静谧,有如仙境,“神居杳汉眇,接景拂霓裳”,诗、书的意境与太基山的环境融为一体。《登百峰山诗》,书法圆劲遒厚,气势浩大,曾为后人称为魏楷第一。云峰山刻石的主要作者为郑道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