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指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指山分类:【传统文化】 黎族传说。汉传于海南省。五指山在海南岛中部的琼中县境内,因五峰耸立,形似五指而得名。主峰海拔1,867米。热带林覆盖,奇花异草漫布,珍禽野兽较多,风光绮丽。四周自古为黎族聚居区。传说阿立和邬麦夫妻俩有5个儿子,全家原以石刀、木棍种庄稼。某夜,阿立梦见一老人告诉他,附近埋着一把宝锄和一支宝剑。他们全家得宝后,把荒山变成良田,幸福地生活了5,000年。后来父亲去世,以宝剑陪葬。坏人亚尾勾结海贼,杀了母亲,逼5个儿交出宝剑。他们被残酷折磨,疼痛得泪水直流,汇成5条溪。各种兽虫咬死了海贼一伙。5个儿子的尸体变成了5座山,被称为“五子山”。后因山形若5个手指,遂改名为“五指山”。 在琼中县境内,因五峰耸立,形似五指而得名。主峰高约1880米,为海南第一高峰。五峰之间,有的深谷切隔,互相对峙,有的逶迤相连,彼此呼应,蔚为壮观。五指山又是海南江河的主要发源地,山耸水环,交相辉映。山里热带林木覆盖,奇花异草漫布,还有黑冠长臂猿、坡鹿等珍稀动物。入山即可眺五指峰雄姿,一路觅栈道、穷古林、攀藤梯、贴壁行,使人有腾云驾雾之感,并能体验晨凉、午热、夕暖、夜寒“一日四季”的气候。景色宜人,自古为风景胜地,明代诗人丘?有《五指山》诗云:“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登上五指山最高峰(第二指),比泰山还高340余米,整个海南岛尽在脚下,群山起伏,云海翻腾,时见水流如带,令人顿生“登五指山而小天下”之感。五指山四周自古是黎族居住区,至今尚有许多传统的黎族村寨,可品尝黎家山栏米酒和醇郁清香的五指山茶,领略民族风情。 位于新竹县北埔、五峰、竹东三乡镇交界处,五峰并列如翘指。中峰最为陡峭,海拔为1077米。五指峰间,景色之美各不相同。中指峰矗立着嶙峋的巨岩,高约6丈,围百余尺。在一个深邃的洞中,供奉着白玉观音。洞壁雕有佛像数尊,此处称为观音禅林。附近石块众多,有砚池石,中凹处可以贮水。相传山胞们过去常在此磨刀,至今仍可见到这些痕迹。进入山径的羊肠小道,越过大山谷出口,到灶君堂,可以观赏到背倚无名指峰的云光寺,周围树木繁茂,浓荫密蔽。 位于琼中县西南部。因五峰耸立,形似五指,故名。从头指到尾指,由西南向东北排列。二指峰最高,海拔1867米,头指与二指间为深沟隔开,其余三指连在一起,起伏和缓。热带林木覆盖,奇花、异草、瀑布、异峰、古树、云海巧妙构成天然美景,为全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和原始森林。置身山间,能体验晨凉、午热、夕暖、夜寒“一日四季”的气候。一路觅栈道,穷古林,攀藤梯,贴壁行,令人有腾云驾雾之感。从西麓水满黎村起步,登二指峰,通过圆形巨石“天桥”,攀头指。其余三指,无路可通。一峭壁镌“手辟南荒”四字,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冯子材书刻。峰顶一石碑,为1962年琼中、保亭二县联合登山队所竖。举目远眺,犹在天上,时而群山戴冠,薄雾缭绕,时而光明晶透,诸峰峥嵘,故古今不少文人墨客登此山畅怀吟咏。明丘浚十三岁赋《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神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属台湾岛雪山山脉支棱,位于新竹县东镇东约5公里处,为台湾十二名胜之一。因五峰相连,形如五指,故名。《淡水厅志》云其“屹立云霄,环排秀峭”,前人以“五指凌霄”形容其山势峻峭。以中指峰最为高峻,海拔1077米。登山可由五指山口循路而行,先攀拇指、食指峰,再抵中指峰。峰间有观音禅寺,奉白玉观音。寺后有小径通五峰寺、灶君庙。灶君庙又名云光寺,在无名指峰上,寺貌华丽,周围林木森森,寺前平展宽敞,景致甚佳。左侧为玉皇宫,庙宇金碧辉煌。奉祀开天辟地神的盘古庙,环境静幽,庙前可望五指山风景。登临五指山顶,可东望雪山、大霸尖山,西望台湾海峡与新竹平野,北望大屯观音山,视野空阔,美景怡人。 海南省东南部琼山县境内,与保亭、陵水两县交界。因五峰耸立,形似五指而得名,为海南省著名山峰。它是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的分水岭。主峰在琼山县南,海拔1867米,其它多为500―12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泛称五指山地。主峰为热带林木覆盖,奇花异草漫布。四周自古是黎族聚居区。登山可凭眺五指峰雄姿,还能体验晨凉、午热、夕暖、夜寒“一日四季”的气候。游客一路觅栈道,穷古林、攀藤梯,贴壁行,使人有腾云驾雾之感。从一指峰登上二指峰,举目四眺,犹在天上。时而群山戴冠,薄雾缭绕,时而光明晶透,诸峰峥嵘。故古今不少文人墨客到五指山都畅怀吟咏,明代诗人丘浚涎13岁时赋的《五指山》诗:“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登山者有时还会看到长臂猿、梅花鹿等珍贵动物。到山下黎家去作客,可品尝黎族名贵的山芒米酒和清香醇郁的五指山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来五指山旅游参观的中外人士日渐增多,已成为海南旅游胜地。 著名风景区。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交界。因五峰耸立,形似五指而得名。主峰高1867米,为热带林木覆盖,奇花异草遍布。登山可欣赏五指山雄姿,又可体验“一日四季”的天气变化。有长臂猿、梅花鹿出入嬉戏林间,更有热情好客的黎族群众盛情接待。自然的美,美的自然,淳朴的民风,使客人留恋。 风光奇丽的五指山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主峰海拔1879米,比我国五岳中的东岳泰山还要高出347米,是我国南部沿海的著名山峰之一。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偏东的琼中县境内。山体由于长期受强烈的侵蚀切割,山峰起伏成锯齿状,形象五指,由此得名。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两头低中间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延续15公里。主峰五指山位于山脉的西南端,从琼中县五指山乡的水满村东望只见一指,形如金字塔。一指和二指遥遥相望,两峰之间的左外缘均有一条长约200米的断裂层,峭壁垂直,中间有一天桥相通,连接两指。二指最高,象一光溜溜的岩柱直插云天,傲然屹立。峰顶有平地约20平方米,中间立有水准标尺。再往东为三、四、五指相连,起伏和缓。 五指山素有海南“屋脊” 之称,山上峭壁峥嵘,奇松怪石凌空拔起,山间云海翻腾,显得非常雄伟壮观。登上五指山俯瞰南海,只见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渔轮穿梭。向西北可望及松涛水库,东南可及吊罗,西南可及尖锋。若观日出,气势磅礴,景象万千。如从山下远眺,只见林木苍翠,白云缭绕,五指直插云间,景色绚丽,变幻无常。下半年山顶常载白云,难见五指山真面目。只有春季或万里睛空时,方得清晰可见。 古往今来,五指山都成了海南的象征,不少人为它的美姿挥毫赋诗。海南名士明朝大学士丘文庄公曾写下《五指参天》的著名诗句。 诗云: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五指山不仅有许多赞美的诗句,而且有不少传奇性的故事流传下来。据《正德琼台志》所载,五指山在古代又名黎母山。(现在的黎母岭在琼中县北部) 此山气候变化莫测,因而说它是南极星所降之地。又说婺女星曾出现在此山上而得名为黎婺,后人又把它讹呼为黎母。又据明代人刘谊的平黎碑所记,相传很早以前,雷摄一蛇卵在黎山中,生一女,号为黎母,以山果为粮,巢林木为居。天长日久,有交趾 (越南) 之蛮过海来采香,与黎母结成配偶,繁衍子孙众多,开山种粮,安居生活,后代就把此山称为黎母山相传下来。传说毕竟是传说,我们不必去追究它的真实性。但是黎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黎母山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黎族人民,犹象母亲一样,因此,人们把她称为黎母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现在的五指山区,黎族人民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望无边的平原,风景优美,好象仙境一般。一天,忽然风雨大作,天摇地动,好象要被海水淹没。玉帝急忙叫来雷公兄弟扬叉和法也疑,命他们下凡去压实地基,免遭大水冲垮。兄弟两人便带了工具降凡。他们挑土搬石,用堆山的方法将地基压实。时间一天天过去,山也愈堆愈高。扬叉堆起五座连绵的山峰,这就是今天的五指山。法也疑也堆起了七座比五指山还高的山峰,这就是今天的七指岭。这些山峰造好后,海岛稳固了,雷公兄弟要比比看谁筑的山牢固,他们互相用脚踢两座山,七指岭被扬叉一踢,便下陷了许多,法也疑却踢不动五指山,因此五指山成了今天海南岛上最高的山峰。这个故事表现了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战天斗地创造世界的伟大精神。 还有一种传说 (见《五指山传说》一书,198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着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对勤劳的黎族夫妇,生下五个孩子,尽管日夜劳作,但生活仍十分艰难。一位仙翁同情他们,赠送宝锄、宝刀各一把给他们。于是,夫妇刻苦耐劳,刀耕火种,辛勤耕耘,兴家立业。这件事被当时的魔王知道了,它派来妖兵妖将把农夫全家抓去,施以水刑、风刑、火刑,妄图抢夺宝刀和宝锄,但黎家夫妇宁死不屈,临死时嘱咐五个儿子要保住仙宝。黎家五兄弟牢记父母遗嘱,与魔王展开生死搏斗,不幸都被魔王杀害。五兄弟的英勇行为感动了熊、豹、蚁、蜂、鸟,它们联合起来,发起攻击,打败了魔王和妖兵,随后又搬来许多泥土和石头,安葬了五兄弟的尸体。天长地久,五兄弟的坟墓渐渐变成五座山峰,远眺象直竖的五个手指,人们称之为 “五指山”。五指山五峰成西南――东北走向。第一峰海拔1300米,整座山峰象一座金字塔。山巅象向天啄食的鸟嘴,远看这“鸟嘴”十分尖削,而登上去后却是一块有10多平方米的岩石。在这里可以欣赏五指山变幻莫测的云海,俯瞰南海绮丽多彩的风光。然而攀登这个险峰却不容易,首先要牵藤攀上无路可走的“登天崖”,还要侧身爬过猛兽也望而生畏的“脖子崖”,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是难以到达峰顶的。第一峰背后是第二峰,海拔1878米,是五指山的最高峰,比泰山还高343米。从一峰望二峰,二峰呈一光溜溜的岩柱,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超凡气势。从一峰到二峰,要攀着树枝搭成的云梯拾级而上,其间有一圆形巨石架成的“天桥”,上方是丈余的绝壁,下方是黑沉沉的深渊。沿着这“天桥”可登上二峰峰顶。1962年琼中县和保亭县联合登山队登上顶峰时所竖的石碑依然屹立在峰顶。站在石碑前只觉云从脚下生,人在太空游。若晴日蓝天,俯瞰南海,碧波万顷,渔帆点点; 晨观日出,霞光灿烂,气象万千。环顾四方,“一览众山小”,南面的大、小吊罗山,西面的鹦歌岭、北面的黎母岭、东面的加铁岭都似矮了半截。五指山的第三、四、五峰在第二峰的东面依次排列,三峰相连,起伏和缓。北面的松涛水库犹如一面明镜,映照着五指山的雄姿。第二峰和第三峰之间有深涧切断,无路可通。传说五指山原以第三峰为最高,峰上有金山银库,玛瑙珍珠。从二峰到三峰原有一“仙桥”连接。神童仙女常到桥上玩耍。一日山神的三女儿化成坡鹿下山游玩,被一贪财的猎人捕获,猎人要坡鹿引路上三峰取金银珍宝,坡鹿引他至仙桥上,自己突然一跃而过仙桥,与此同时,一阵炸雷,仙桥被炸断,三峰也被劈掉了一截。从此三峰比二峰矮了,二峰与三峰也无路可通了,人们也无法涉足三峰。五指山五峰相连,峰巅分立,构成奇特的五指山风光。 风景秀丽的五指山,无论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海南各族人民的骄傲。它不但闻名内外,而且造福于人民。自古以来,海南岛之大河源头皆出自五指山,浇灌着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肥沃的土地。山上名贵的植物、动物、药物应有尽有,地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今天的五指山区,公路四通八达,昔日那种闭塞的人迹罕至的境况早已不复存在,沉睡的五指山正在苏醒,展示她美丽的姿容,迎接远方的来客。 古代又名黎母山。传说是黎族的发祥地。位于海南岛中部偏东、琼中黎族自治县境内。高1879米,五峰直插云间,形如五指, 因而得名,有“海南屋脊”之称。海南各大河流均发源于此。山势由西南向东北,二指为最高峰,和头指相望,往东依次为三、四、五指相连,绵延起伏。花岗岩气势崔嵬,山体怪石凌空。这里云海缭绕,古木参天,雄伟壮丽。是海南重点开发的旅游胜地,有海南五指山国际狩猎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