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月五挂菖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五月五挂菖蒲

分类:【风俗文化】

“五月五,挂菖蒲。”每逢端午,汉族民间家家户户大门上,常常挂一把菖蒲,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穷秀才,娶了一位长得乖巧玲珑、十分能干的姑娘端英做妻子。一年大旱,田地荒芜,草木皆枯。五月初四那天,端英心想,明日就是端午节了,又是自己的生日,家中一贫如洗,可怎么弄得热闹些呢?突然,她看见房脚边公公种的药草――菖蒲。唉,别的花草都已枯死了,唯独这菖蒲还青翠碧绿,何不挖它几棵来充喜呢?于是,她挖了菖蒲,洗净后挂到了大门上。触景生情,又写了一首诗贴在旁边,诗云:

自嫌薄命嫁穷夫,

明日端午件件无,

莫叫佳节错过去,

聊将清水洗菖蒲。

傍晚,秀才回到家后,看见妻子写的诗,羞愧满面,便返身而去。走了半袋烟工夫,抬头发现田埂上一头黄牛正悠哉悠哉在吃草。秀才看看四周,不见一个行人。他想,目下大旱之年,到哪里去借钱?何不将牛牵去卖掉,弄几个钱,好让妻子高兴高兴。于是,秀才便上去牵了黄牛。哪里想到,没走上三四里路,被牛的主人追了上来,一把扭住,送到知县那里。知县向秀才问罪,秀才无可奈何,只好把妻子如何贤淑,自己如何贫困,以及挂菖蒲和作诗的事情,一五一十诉说一遍。知县不信乡下女子竟也能弄墨吟诗,便差人传讯秀才的妻子。端英到了知县堂上,知县问道:“你家大门上的诗是你写的吗?”“大人在上,是民女写的,不知触犯何法?”知县思忖片刻,婉转地说:“妇人不知,写诗没犯法。只因你丈夫怜悯你,去偷人家的牛,被扭送到本县。秀才偷牛,天下耻事,不问此罪,民愤难平,你看如何?”端英听后,泪如泉涌,说道: “知法犯法,理应重判!”知县道:“言之有理。但本县官怜你区区弱女,丈夫坐牢,家贫如洗,今后怎么度日?你既会作诗,现本县即令你在堂上走三圈的时间内,再作四句,成一首七绝。如成,本县愿资助银子五十两,给你聊度光阴。”

端英听罢,要过笔墨,一气呵成,呈于知县。这四句诗是:

滔滔黄水向东流,

难洗今朝满面羞。

自笑妾身非织女,

郎君何事效牵牛。

知县看罢,哈哈大笑:“你虽非织女,但不相上下。本县如判你丈夫坐牢,你夫妻俩不是牛郎织女了吗?”即刻拿出五十两银子,叫端英夫妇两人快回家。

挂一把菖蒲,竟如此走运,何不仿效讨个吉利?从此,每年端午节,大门上挂菖蒲的人家越来越多,此习俗就流传至今。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据。其实,在北方人的心目中,五月是恶月,五月五日是恶日,而传说菖蒲具有避邪驱瘟,逢凶化吉的功效,因此北方人端午节挂菖蒲是为了避邪。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 中就说: 五月五日,“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