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果分类:【地域文化】 佛教道德中关于因果报应的五种说法。据《成唯识论》卷8载,这五果的主要内容分别为:①异熟果,亦称报果,“谓有漏善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续异熟生无记。”指由前生善恶等行为所招致之苦、乐等果报。是异熟因所得之果; ②等流果,亦称依果,“谓习善等所引同类,或似先业后果随转”。“等流”谓因果性质相同或相似,指由前之善恶生起后之善恶,后者之“果”在道德性质上与前者之“因”相同。属同类因、遍行因所得之果; ③离系果,亦称解脱果,“谓无漏道断障,所证善无为法。” “系”谓烦恼的系缚,指由修习佛教断绝一切烦恼所得之最高结果――涅?; ④士用果,亦称士夫果,“谓诸作者使诸作具所办事业”。“士”谓“士夫”,指人,“用”谓“作用”,指造作,此谓人们使用工具所造作的各类事情,实指俱有因、相应因所引起之果;⑤增上果,“谓除前四余所得果”。“增上”,意为增进助长。除上述四果外,余一切结果皆名增上果,此为能作因所生。这些说法,对藏传佛教中有文化素养的僧侣之道德意识有所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