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等丁产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等丁产簿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五等簿”、“五等版籍”、“人口产业簿”、“丁产等第簿”。宋代登记乡村主户的丁口(或说男口)、财产、户等的簿籍。是官府征科赋役的基本依据。大约自天禧年间开始,每逢闰年(即约隔三年)重新编造一次,上报至州。届时以县为单位,由县令、佐责成耆长、户长、里正、乡书手等人检点核实各户人丁产业,重新排定户等,张榜公布,再按户等高下为序编造簿籍,送县保管。划分户等高下与丁口无关,主要是根据各户田产多少及肥瘠程度而定。各地划分户等的具体标准并不一致,或以家业钱之高低,或以土地之顷亩,或以税钱之多少,甚至以播种种子之重量等。其中以家业钱和税钱作标准最为普遍,后来一些地区陆续改用家业钱。由于豪户与官吏勾结作弊,隐田瞒产以求降低户等、规避赋役,故在此簿籍上反映的财产户等情况往往不实。参见“家业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