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产翁坐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产翁坐褥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男子坐褥”。丈夫模拟妻子生育并“代”妻子坐月的风俗。古代南方、西南的越人、僚人和傣族先民曾流行此俗。《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引《南楚新闻》:“南方有撩(僚),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稍不卫护,其孕妇疾皆生焉。其妻亦无所苦,炊爨樵苏自若。”“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饷婿。婿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马可波罗行记》在《金齿州》一章中述及傣族先民:“妇女产子,洗后裹以襁褓,产妇立起工作。产妇之夫则抱子卧床40日。卧床期间,受诸亲友贺。”明钱古训《百夷传》对此载称:“凡生子,贵者浴于家,贱者浴于河,逾数日,授子于夫,仍服劳无倦。”清代《黔南苗蛮图说》以彩图生动地展现了贵州仡佬族先民产翁抱着婴儿坐于榻、产妇扛锄进入家门的情景。产翁坐褥习俗源于原始社会母权制向父权制、对偶制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过渡时期,反映了男子为把占有的财富传给子女而确认子女的强烈要求,以及为实现这个要求所采取的象征性举动。 亦称“坐月”、“男子坐褥”,为古代越、僚、傣、苗、仡佬等族的一种生育习俗,曾流行于中国南部、西南部地区。其形式为妻子分娩后,由丈夫伪装父亲生子,代为上床坐褥,接受饮食等方面的照顾,不事繁重劳动,妻子下地干活,服侍“产翁”,喂养乳婴。此俗起源于父权制确立之际,其实质是维护父系血统,确立父权制的一种反映。《太平广记》卷83引尉迟枢的《南楚新闻》:“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饷其婿,婿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和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也记载了僚人类似的风俗。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游记》中《金齿州》一节,叙述了元代傣族的产翁制。明?钱古训《百夷传》记述了明代仡佬族的产翁制。这种风俗今已绝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