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京族的石条瓦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京族的石条瓦房分类:【中国民俗】 京族民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为钢筋水泥结构的平房或楼房,有的是“越南化的法兰西式建筑”。在此之前多是石条瓦房。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则多是栏栅屋。旧时,京族人建屋,用粗糙的木条和竹片编织成墙,有的糊上一层泥巴,或用竹篾夹茅草、稻草作墙屋顶盖茅草、树枝叶或稻草,屋顶压砖块或石块防风;有的屋顶盖瓦,但也密密麻麻压着砖块。屋内四角以六寸至一尺高的木墩或大竹竿作柱;再于柱墩上横直交叉地架以木条和粗竹片,这就是地板。地板上面铺粗制的竹席或草垫,入屋脱鞋,全家坐卧,饮食其上。鸡鸭栖于地板的下面。这种结构俗称“栏栅屋”。50至80年代多为石条瓦房,长方形石条,当砖砌墙,瓦顶压“石城”(或砖)抗台风。屋内隔成三间,正中为正厅,俗称“堂屋”,正壁置神龛,俗称“公祖棚”。正厅节日祭神,平时接待客人,家人在此作饭厅。90年代以后盛行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2001年作者访问京族三岛, 尾村只有“已故民间文艺家苏锡权、苏维光父子故居”石条瓦房尚保存,其余石条瓦房全不见了,巫头村也无石条瓦房,山心村还有几座。房屋的周围一般都种有果树、竹林、万年青、仙人掌等,既美化环境,又可防避风沙。 京族石条屋(韦坚平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