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亲属制与等级婚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亲属制与等级婚姻分类:【世界民俗】 等级婚姻是澳大利亚土著氏族特有的婚姻制度。而等级婚姻与他们的亲属制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一并介绍。 亲属制按两条原则划分,一是按同祖先的血缘划分,即按同父所生兄弟姐妹以及与之相同的性别和等级划分。例如,父亲的兄弟划归父亲范畴,使用“父亲”这一相同的称谓,其余类推。二是亲属制的划分可以扩大到非同一血统的人,包括远房亲戚和陌生人。一个陌生人只要与他相遇的氏族中的一个成员有亲戚关系,那么这位陌生人的亲属制称谓就根据他与这个成员的亲属关系而定。例如,一个陌生人到一个地方,认识了一个土著男人,称这位土著男人为兄弟,那么这个土著男人所有的兄弟都是这个陌生人的兄弟。 由于没有专门名词来区分近亲和远亲,人们通常把属于“母亲”等级的所育妇女都叫作“母亲”。但亲生母亲和其他“母亲”在行为和感情上都是有区别的。 与亲属制密切相关的等级婚姻,其主要特点是外婚制。外婚制的传统使每个氏族都向外寻找同等级别的异性作为配偶。它并不是简单地规定甲氏族的任何一个男人可与乙氏族的任何一个女人结婚;而是规定甲氏族的男人只能与乙氏族中同属于一个婚姻等级的女人结婚。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 1.卡里耶拉婚姻类型:可以和母亲兄弟的女儿结婚,也可以与父亲姐妹的女儿结婚; 2.卡拉德杰里婚姻类型:不允许与父系亲属结婚,但允许与母系舅表兄弟姐妹结婚; 3.阿兰达婚姻类型:与外祖母兄弟的孙女结婚,也可以与外公的姐妹的外孙女以及祖父的孙女和祖母的兄弟的孙女结婚; 4.安加林伊英婚姻类型:可以与祖母的兄弟的孙女结婚。 这种等级婚姻制度使人烟稀少的澳大利亚的黑色土著人繁衍下来,似乎他们很早已懂得优生原理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