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类远古历史的活化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人类远古历史的活化石

分类:【传统文化】

纳西族历史悠久,建筑文化及其居住方式打上了许多古老的文化烙印,民族学家称纳西族的建筑文化是“人类远古历史的活化石”。

在纳西族,建房生火是 “心脏” 的永远跳动。

与其它一些少数民族一样,纳西族将建房、安置火塘看作是居住文化的头等大事。永宁纳西族支系摩梭人把火塘视为房子的“心脏”,他们在建造木楞房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一是选址,二是根据选定的“吉壤”在刚落成的新房里立“锅庄石”与“生火”,有类于汉族建房的看风水、点穴。

据杨福泉、郑晓云《火塘文化录》云,纳西族住房建成后,须在正房 (称作 “一梅”) 之右边砌下火塘 (各故)、左边砌上火塘(爪窝),两个火塘(称为双火塘制)均以石板围砌,呈方形平面。火塘砌成后,由两个身穿盛装的姑娘各端一盆从狮子山干木女神洞中取来的“灵土”走进“一梅”,按新房主人指点,吟唱祝福歌,分别倒土入火塘,这是生命之土,犹如大地母亲的命脉。立刻,屋外海螺号长鸣,鞭炮爆响,另有两位少女各持以彩绸装饰的陶罐,在主妇带领之下走进木楞房,少女将陶罐放在上、下火塘边,由主妇亲手将用以煮食的陶罐放进火塘底部,一边口念祈吉之词,再在其上盖好石块。纳西族人认为陶罐是“火心”,如火塘不放陶罐,火苗就不会发光,家族断不会兴旺发达。陶罐内装有松枝、干牛屎、火镰、火石、鱼干、彩石、酥油、盐巴、茶叶以及稻麦、豆类、包谷、青稞、稗子、松子与葵花籽等,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可长寿。而陶罐内外装饰的文化母题,又需与永宁纳西族创世史诗《干木女神传》 中的内容相吻合。

安置好“火心”后,有木楞房主人手提火器神情严肃地走出主房(一梅),用发声火器对茫茫长天鸣放三响,随即,现时流行的风俗,是土雷、火枪、鞭炮声轰鸣(远古无此响器,以其它可以发声的器物发声),造成震天动地的神圣感觉,又在海螺号与锣鼓声里,由四位青年两人一对,挑着两块火塘锅庄石走进“一梅”,把它们分别安置于火塘边,肃立等候立锅庄石吉时的到来。吉时一到,房主人吹海螺三声,然后左手端一碗清水,右手持一根松枝,边歌边以枝蘸水,洒在锅庄石之上,接着,原先挑石之青年亦唱着古朴、苍凉而豪迈的歌谣,将锅庄石安放在火塘之上,一经安放,便永远不能更动,最后,全体高唱《立石歌》,整个仪式到此隆重地结束。在纳西族,火塘是建筑文化的光辉象征,是居住文化之生命的源泉。这种建筑文化仪式,虽然流传至今,有些细节已经近代化、现代化了,然而其神圣的文化意蕴,却没有迈出远古文化的古老氛围。

祭祀与禁忌

纳西族的摩梭村寨在文化观念上以母系氏族血缘为纽带,一个村寨居住着一个血缘家族,或是同一个家族的若干母系亲族。我们在泸沽湖畔的摩梭村寨中,仍能见到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所谓 “阿夏同居”、“阿夏异居” 等母系氏族之婚姻与家庭文化遗存。(参见《泸沽湖摩梭民居初探》)

既然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文化遗存,便在这建筑环境中免不了要有古老的祭祀仪式。这祭祀是人对神灵的献媚。永宁纳西族每逢十月便举行祭祖仪式,称“十月祭锅庄”。祭祖何以以锅庄为对象?因为在他们的文化观念中,这普通的几块石头非同寻常,它们是祖宗的美好象征,这祭祀充满了血与火以及植物生命的壮丽意象。

祭祀之始,于院内设二、三张方桌,整齐陈列肉、鸡、酒、糍粑以及各类果品以供祖宗神“享用”。桌后以三排(每排四棵)凡十二棵青绿树枝插于地,每棵树枝旁放置一枚鸡蛋大小的石子,另插一棵剥皮、高约一米的白杨树枝在祭桌旁,以事先杀猪存下的鲜猪血染红白杨树枝,并以猪血涂遍每一枚石子,在十二棵树枝上也洒满猪血。这种祭祀的文化意象在于,以血染树、染石表示对祖先的血祭与崇敬,红色白杨树枝为祖宗神灵的回往设立了 “路标”。祭祀时,全体血宗家庭成员均在场,由祭师主祭,家族一、二名男子陪祭(这已有点“现代”了,远古时应为女子陪祭),祭师每念一个祖先名字,则随手放一大块猪肋骨肉。祭毕,将其中三树与十二枚石子抛出庭院,把部分祭品丢到山坡上让鹰啄食,其余九树用石块压在正房屋脊中央,树枝尖一律朝北。纳西族来自北方,其祖为氐羌,这种祭祖方式,表达了令人深为感动的恋祖意识。随后,让所有祭祀者分食剩下的祭品。

纳西族原先信仰原始东巴教,自从藏传佛教喇嘛教入传,喇嘛教便有渐渐取代东巴教之势。规模大一点的摩梭村寨,往往建一座喇嘛寺,小型村寨则建“喇嘛堆”。这种宗教祭祀建筑设于村口,以白色卵石堆成锥形,简朴得有如坟丘,却是纳西族虔诚的祭祀对象,其卵石上刻有喇嘛教经文,终年香火不断。

有祭祀,必有禁忌。纳西族建筑文化中的禁忌亦颇繁褥,那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有些细节已有嬗变。如:火塘一经建成,绝对禁止跨越,连手、脚无意中触动锅庄石都不能被允许。有的火塘发展到后来使用铁三脚架,人不能踢踏三脚架及其架上的灰烬。人进屋后,不许背向神位而坐,祭神时绝对肃静(诵经与祭器发声除外)。家人出远门,当日禁止扫地,也不能将水洒泼于火塘三脚架上。四川境域内的纳西族人喝茶时不能先喝第一口,必须先滴几滴在锅庄石上,表示以祖先为先。这是一些关于居住方式的禁忌。

就居室本身而言,也有不少禁忌。如三开间正房之屋面应一般高度,屋面参差必不吉利。如为四开间,则左侧一间应跌落,这是该族“左为下”空间观念的反映,恰与汉族相反。如为五开间,则左右两梢间同时跌落,否则不吉。在平面布置上,道路不能直冲大门而来,如果这种方向上的“冲击”因地形所限而不可避免,则应该在门上书以对联压邪,上联:泰山石敢当;下联:箭来石敢当;横批: 弓开弦自断。显然,这种建筑文化的禁忌与“风水”解救观念深受汉族的影响。

图一 云南洱海白族民居

纳西族的建筑文化,也受到邻近白族等建筑文化的濡染(图一),其民居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就是从白族建筑那里吸取而来的。现在纳西族所普遍采用的“蛮楼”这种建筑型式,是从藏族那里吸取、改造而成的。(图二)然而这些建筑样式又自有其自己的特点与禁忌。如它将白族的“四合五天井”改造为本民族的“四合同”。即这种建筑比白族的少了东北隅的一个小天井,为“四合四天井”式,称为“四合同”。那么,为什么独独少了东北方小天井呢?这是由于纳西族对东北方的方位禁忌。纳西族崇拜火,否则就不会如此痴狂地祭祀火塘。他们也崇拜水,多是伴水而居,枕水而筑。在丽江纳西族聚居之地,丽江古城实是一座水城。该城中有从黑龙潭流淌之玉泉水系,经玉龙桥变作三条支流,流贯古城,支流又分出无数条沟渠,流入街巷、阡陌、有的水系,甚至流入民居的庭院与厨房,实为纳西族建筑文化的奇观。这种建筑文化的亲水性,无疑有利于生活,而选择水系丰富的地域筑城、建屋,颇受中国传统风水观念的影响,对水源的亲近,实际上是对非水地域的禁忌。在建筑装饰上,纳西族民居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山墙封火板正中的“悬鱼”装饰。这“悬鱼”饰原为汉族建筑的饰件。何以取名“悬鱼”?鱼者,水生动物也。悬于山墙处,以水压火也。中国建筑多为木构之建,最忌火,故饰以“悬鱼”,以为“防火”。纳西族民居的“悬鱼”,造型比汉族的要大得多,有长达80厘米者,非常醒目、美观。这在文化观念上,因禁忌火而在观念上起“防火”作用,与火塘之崇拜火构成对立互补的景观。

图二 云南丽江纳西族 “蛮楼” 民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