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人道分类:【传统文化】 ①我国古代哲学中与“天道”对立的概念,指人事或为人之道。《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左传》昭公十八年郑国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唐韩愈《原人》:“故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形,……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②旧时代指尊卑贵贱、长幼亲疏之间的人伦关系。《礼记?丧服小纪》:“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③指男女交合。《诗?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履,踩。帝,天帝。武,指足迹。敏,脚指拇。武敏,足迹大指处,歆,欣喜。)郑玄《笺》:“如有人道感己者也。”孔颖达《疏》:“谓如人夫妻交接之道”。 古代哲学用语。与“天道”相对。指人事,为人之道,社会秩序或社会伦理规范,以及人类活动的特点等。郑国大夫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可见人道观念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孔子说:“士志于道”,指的也是人道。道家强调人道与天道的区别。《老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庄子》:“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儒家强调为人之道。孟子以仁义为人道之本。《礼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仁、义、礼、知,人道具也。”明清之际王夫之强调人改造自然、治理社会的作用,提出要“以人道率天道”。清代戴震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提出“人道,人伦日用身之所行者皆是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