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从梁园到铜雀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从梁园到铜雀台分类:【地域文化】 西汉时期,中原最有名的园林是梁园。梁园是梁孝王刘武所建的园子。刘武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弟弟。汉文帝封刘武为梁国国王,建都睢阳(河南商丘)。在西汉的封国中,梁国是个大国,处天下膏腴之地,境内有40余座城邑。梁孝王又是窦太后(汉景帝的生母)的小儿子,很得她的宠爱,经常受到朝廷赏赐。他活着的时候,财产不计其数,临死时,府库里尚有黄金40余万斤。由于梁孝王很有钱,所以便注重享乐,大建苑囿。《汉书?梁孝王传》记载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 这里所说的东苑,就是梁园,又称兔园。梁园方圆300里,园中有平台,从王宫到平台有复道相通,其长30余里,可见规模之大。 梁园中,建筑物很多。据《西京杂记》说:“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唐朝人认为《西京杂记》是葛洪所撰,葛洪生活在晋代,离西汉时间较近,他的记载应该说是比较可靠的。此外,梁园中还有修竹园,园中的竹子,都是天下的精品。还有清泠池,池中有钓台,叫做清泠台。当时的许多著名文学家,如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都曾作过梁孝王的侍从,梁园是他们吟诗作赋的地方。梁孝王在梁园曾为这些文学家们专门筑有馆舍。他们以梁园为题材的一些文学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后来,梁园也成为历代文人发思古之幽情和题咏的地方。唐代大诗人李白《梁园吟》“平台为客幽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就是写的这里。 东汉时期,首都是洛阳,所以当时中原最好的园林都集中在洛阳。当时洛阳著名的皇家园林有濯龙园、霖圭园、西园等。 濯龙园在皇宫(北宫)附近,园内有濯龙殿和濯龙池。《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说,汉明帝喜游苑囿离宫,马皇后常以外出多风邪露雾、于身体不利对他进行劝戒,辞意恳切,多被采纳。有一次,汉明帝游濯龙园,并召诸妃嫔,下邳王等皆在侧,有人让请马皇后来。汉明帝笑着说:“是家志不好乐,虽来无欢。”这里虽然讲的是马皇后的为人,但也反映了皇帝及侍从、大臣们游濯龙园的盛况。 霖圭园在洛阳城南,建于汉灵帝时期。这里原为老百姓的农田。为了建造霖圭园,汉灵帝派人测量土地,坏沃野,废田园,驱居民,畜禽兽,将上好的良田变为园囿,引起老百姓很大不满。大臣杨赐等也上书反对。汉灵帝本来已有停止建筑的打算,后来在奸臣任芝、太监乐松等鼓动下,又继续修造起来,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 西园在洛阳城西。汉献帝时期,曾在园中盖裸游馆(即游泳馆)千间,采绿苔披阶,引梁水绕砌。汉献帝常同宫人一起,乘船在渠中游漾。水面非常清澄,每当盛暑之时,汉献帝总爱故意使船翻没,以看年轻宫女们落水时美丽的身体。渠中植莲,花大一丈,为南国所献。莲叶夜舒昼卷,所以叫做夜舒荷。当时有一首描写西园的歌说:“凉风起兮日照渠,青荷昼偃叶夜舒,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王凫,千年万岁喜难埘。”汉献帝常在盛夏避暑于裸游馆。十七八岁的宫女,皆靓妆解去上衣,只穿内服,陪他游泳。宫女们还用西域所献茵墀香煮汤沐浴,并将余汁倒入渠内,所以西园中的水渠又称流香渠。 除了皇室的园林以外,洛阳的私人园林也很多。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建有梁冀园。他仿照崤山的形象,采土筑山,十里九坂。园子造成之后,林深涧绝,有若自然。园中到处都是奇禽异兽,花草树木葱茂。 袁广汉园也很有名。袁广汉是大富翁,有钱无数,家中仆人就有八九百。他在北邙山下筑园,东西4里,南北5里。园中构石为山,高10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兕等珍贵动物。又引水入园,堆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其中痍江鸥海鹤,并使它们孕雏产,布满林池。 奇树异草,没有不种的。 房屋皆徘徊相连,重阁修廊,半天也不能走遍。后来,袁广汉有罪被杀,其园没入为官园,鸟兽草木,皆移入皇家园林。 此外,洛阳还有张骞苜蓿园,以种苜蓿著名。 东汉末年,曹操控制政权,他以邺北城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当时,最有名的园林是邺北城的铜爵园。铜爵园又称西园,是曹操父子和文人经常游览的地方。曹植《公宴》诗云:“公子爱敬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铜爵园中有金虎台、铜雀台、冰井台,即后人所说的邺城三台。金虎台建于建安十八年(213年),高8丈,台上有屋130间。冰井台建于建安十九年(214年),高8丈,台上有屋145间,其中有三个冰室和一座冻殿。在邺城三台中,最有名的是铜雀台。它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冬天,台高10丈,有屋120间。主建筑物的楼顶,铸大铜雀一只,高1丈5尺,该台也因此而得名。铜雀台建成之后,曹操曾带领他的几个儿子登台,让他们各自作赋,其中曹植的赋写得最快,也写得最好,曹操很惊讶。从此,曹植的名声也渐渐大起来了。曹操自己很喜欢铜雀台,他生前曾在铜雀台上制订过统一全国的计划,临死时又遗令诸子:将他的床帐和牌位供奉在铜雀台上。后人曾作歌咏叹此事,所以古乐府中有曲名叫《铜雀台》。 历代诗人中描写铜雀台的名篇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代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句。二乔即二桥。《三国志?周瑜传》说:“(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杜牧这两句诗就是说,如果不是周瑜在赤壁之战时打败曹操,孙策和周瑜的老婆就都要被曹操俘虏到铜雀台去了。这当然只是诗人附会之说,然而铜雀台的影响也因此大增。 大约从宋朝起,人们开始从铜雀台废墟上拣取古瓦,琢制为砚台,称为铜雀砚。由于铜雀台的瓦烧制质量高,故用这种瓦制成的砚台贮水不干,十分宝贵。因而王安石有《相州古瓦砚》诗说:“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托声名动世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