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以服饰事项表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以服饰事项表意分类:【风俗文化】 袄子没绱线――弄到夹层里去:袄子是有里子的上衣,有夹袄和棉袄。绱线:把里和面缝合起来。袄子没绱线,说明面和里没有缝在一起,手或其他物品就容易进入到里和面的夹层中。物品进入了本不该进入的夹层而出了差错,比喻弄错了事情,或理解错了别人的意思。 白眼狼戴草帽――假充好人: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草帽是劳动者劳作时遮阳的帽子。戴上这种帽子,冒充老实本分的好人,比喻坏人用虚假的手段冒充好人。 变戏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变戏法即变魔术。变戏法前,魔术师都亮出手帕向观众前后展示,以证明其中没有机关或隐藏的东西。本指魔术师变戏法前亮出手帕向人表明全是凭借手彩,转喻人做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财神爷甩袖子――崩子儿皆无: 崩子儿即清末流通的铜钱。财神爷是民间认为能够带来财运的神仙。旧时人们将钱财、物品放在袖口内,袖子一甩就会将其中的财物抛出。财神爷甩袖子,连铜子都不剩,钱财尽失。指一个钱也没有。 裁缝做衣――讲究分寸: 裁缝做衣服,首先要测量顾客身体各部位的尺寸,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裁减和缝纫。“分寸”双关,本指裁缝做衣服时掌握的测量尺寸,转指人说话做事讲求适当的限度。 裁缝做衣不用尺――自有分寸: 裁缝做衣服不用尺子测量,凭借丰富的经验,便能知道大概的尺寸,做出合体的衣服。比喻人说话做事心里有适当的限度。 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草鞋用芒草等编制而成,是贫困者穿的鞋子。而旧时游西湖的都是富人。穿草鞋的身份和游西湖的身份不相符,转喻人把自己的身份地位估计得过高。 穿新衣走夜道――别人看不见: 在黑夜里走路,即便穿着再漂亮的新衣,别人也看不到。转指别人了解不到自己的长处。 大姑娘临上轿穿耳朵眼――来不及: 旧时女孩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扎好耳眼。在结婚上轿之前才作这种准备,比喻事情为时已晚,来不及。 大脚穿小鞋――钱(前)紧: 穿比自己脚小的鞋子,脚伸不进去,前部非常紧。“前”和“钱”同音相谐,转喻手头不富裕、缺钱花。 大路边上打草鞋――有的说长,有的说短:草鞋用稻草等编织而成,没有固定的样子。打草鞋时候,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的说鞋长,有的说鞋短。比喻议论纷纷,意见不一致。 大年初一借袍子――人家干啥咱干啥:袍子是中式的长衣。旧时大年初一都穿袍子,没有袍子的穷人也借袍子穿。指学着别人的样子干。 戴着乌纱弹棉花――有功(弓)之臣: 乌纱是由唐宋时的幞头演变而来的官帽,文武百官都可戴。戴乌纱的人指当官的人。弹棉花是用像弓子一样的工具将棉花弹蓬松。“弓”和“功”同音相谐,指有功劳的人。 戴着乌纱不上朝――养尊处优: 乌纱象征官职。当官的人要上朝议事,而有官职却不上朝,指身居高贵的位置,过着优裕闲适的生活。 短裤子塞袜筒――相差一大截:袜筒一般长过脚踝而未及小腿,如果裤子短则裤脚与袜筒有一段距离,塞不进去。比喻差距很大。 斗笠丢了――冒 (帽) 失: 斗笠是用棕皮、草葛等材料编织而成的帽子,可以御雨遮阳。“帽”与“冒”同音相谐,转喻人说话做事不稳重。 伏天穿皮袄――赁来的: 伏天气温高,而皮袄是冬季御寒保暖的服装。赁指租赁,因为是租来的,不穿也要付同样的钱,所以即便非常热,也穿着皮袄。比喻人不分时间一直用一种东西。 儿子给阿爹抹胭脂――要老子好看:胭脂是女子的化妆品,搽在面颊上,使面色红润好看。女子的化妆品用在年老男性身上,显得滑稽,甚至丑陋。此处“好看”是反语,指让人出丑,叫人难堪。责骂人故意给自己难堪。 二郎神缝破皮袄――神聊(缭): “神”取二郎神的谐意。缭是用针斜着缝,又与“聊”同音相谐。指人漫无边际地闲聊。 飞机上晒衣服――高高挂起:晒衣服时将衣服悬挂在晾衣竿上,使衣服悬空。在飞机上晒衣服,衣服随着飞机升入高空。本指衣服挂在飞机上所处的空间位置高,转指人把与自己无关的事情闲置一边,不予理睬。 公鸡戴冠子――冠上加冠:“冠”与“官”近音相谐,公鸡本有鸡冠,再加上一顶冠帽。比喻官运亨通,连连高升,有戏谑的意味。 胳膊折了往袖里藏――自掩苦处: 胳膊折了,非常疼痛却不说出来,反而缩进袖子遮掩起来,形容痛苦自己忍受。 姑娘穿婚纱――头一回: 婚纱是新娘婚礼时穿的特定的礼服,姑娘出嫁有生以来第一次穿上婚纱,比喻第一次。 光屁股穿大衫――光图阔气不嫌丑:大衫是穿在外面的罩衣,里面还应穿内衣。只顾穿上显示阔气的大衫,而不顾其他服饰文明。比喻人摆阔气而不顾形象美丑。 光屁股系围招――顾前不顾后: 围裙是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工具,多用布或橡胶系在腰上,遮住前身,而身后没有。光着屁股系围裙,虽然前面可以遮挡住,但是后面的裸露是不可避免的。转以形容人做事只顾一方面而顾不了另一方面,顾此失彼。 狗戴礼帽――假装文明人:礼帽是旧时与中式服装或西服相搭配的帽子,圆顶,下有宽帽檐。一般知识青年或从事洋务者常戴礼帽,所以戴礼帽的人都是有知识、文化和见识的人。狗是动物,没有意识,即便戴上礼帽也只是表面上装样子,掩饰更改变不了他的本性。比喻没有文化的人用虚假的手段装作有学识的样子。 闺女穿她奶奶鞋――老样: 相差两代人的服装样式已经有相当大的变化。本指闺女穿奶奶过时的老样子的鞋,转喻事情还像原来一样,没有改变。 蛤蟆戴草帽――装大嘴说客:草帽是劳动者戴的遮阳用的圆顶宽檐帽子,用草编成。蛤蟆戴上草帽是拟人化的比喻。“大嘴”双关,本指蛤蟆嘴大,转指说大话。指笨嘴拙舌的人装成能说会道的人。 和尚头上盘辫子――空绕一圈儿: 佛教讲究削发为僧,所以和尚没有头发,更不会有辫子。在和尚头上盘辫子也是空有辫子而没有发根。比喻做事空忙一场。 猢狲穿衣裳――像煞一个人: 猢狲是身上长有密毛的猕猴。猴子是在外形上和人类最接近的哺乳动物,穿上衣服(人类所独有的行为),乍看起来和人有几分相似。讽刺不起眼的人装扮得倒像个人物。 老太太扎鞋底――千真(针)万真(针): 老太太扎鞋底,一针一线地仔细缝。“针”和“真”同音相谐,比喻事情千真万确。 笠帽穿孔――要出头: 笠帽是用竹皮、莎草等编织的帽子,可以遮阳御雨。“出头”双关,本指笠帽穿孔,头顶要露出来,转以形容人从困苦环境中解脱出来。 两个铜板作副眼镜戴着――睁眼就是钱:眼镜是辅助矫正视力,让视物更清晰的透镜。眼镜以鼻梁为支撑,在镜框中镶入两块镜片,架在眼睛前面。用铜板作眼镜戴,只要睁开眼睛看东西,首先看到的就是钱。讥讽人极其爱财,眼里只有钱。 拿着鞋子当帽子――上下不分: 鞋子是穿在脚上的足服,帽子是戴在头上的首服。它们从形式及功能上都是不可交换的。拿鞋子当帽子比喻做事不分倒正,颠倒是非。 拿着草帽当锅盖――乱扣帽子: 草帽可以遮阳避雨,其样式为圆顶有宽檐,同锅盖有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但是把草帽当锅盖扣在锅上,这个帽子就扣错了地方。比喻给人乱扣帽子,没有根据地给人施加罪名。 皮裤套棉裤――定有缘故: 棉裤御寒保暖,皮裤可以挡风。通常情况下棉裤穿在里面,皮裤套在外面。而将皮裤穿在棉裤外面,它们的功能没有改变,但是穿着顺序颠倒,应该事出有因。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有其中的缘故。 俏媳妇戴凤冠――好上加好: 凤冠本是宋代始用的命妇的头饰,由贵重金属和华丽的珠宝镶嵌而成。因上面饰有凤形的金银装饰而得名。至清代,民间妇女结婚时也可以戴凤冠。凤冠本身贵重华丽,为婚礼添加了喜庆富贵的气氛。俏丽的媳妇自身漂亮多姿,再戴上凤冠,更显得美丽动人。比喻事情本身就很好,再加上其他优越条件的衬托,更加出众。 上山砍柴,过河脱鞋――到哪说哪: 山上树林多,最适合砍柴; 过河的时候,为了避免河水打湿双脚,所以把鞋脱下,过了河再穿上。指遇到什么情况或问题,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予以解决。 少时衣裳老时穿――过时的货: 服装都有流行和衰退的过程。少年时候的衣服在经过多年之后,已经不再时髦。形容曾经流行过的,而现今已不再流行的东西。 绱鞋不使锥子――真(针)好: 绱鞋是制作鞋子的过程中,把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的程序。由于鞋底比较厚,针不易扎透,所以先用锥子把鞋底穿透,以便穿针引线。绱鞋时不用锥子直接用针把鞋底刺穿,形容针的质量好。“针”与“真”同音相谐,本指针质量好,转指非常好。 屎壳郎戴花――臭美:戴花是人自身的一种装饰行为,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美丽。屎壳郎是一种以收集粪便为生的昆虫。这里“臭”本指屎壳郎的气味,转而也有惹人讨厌的意思。比喻人故作姿态显示自己漂亮或能干,惹人讨厌。 屎壳郎戴花――给自己添好看:屎壳郎这种昆虫本不好看,也不讨人喜欢,即使戴上漂亮的花作装饰,也好看不到哪里去。转以讥讽人借助伪装抬高自己。 头上戴袜子――能出角(脚):穿在脚上的袜子偏要戴在头上,就好像头上能长出脚一样,但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事情。“脚”和“角”(jué)谐音,指角色。讥讽人耍小聪明,本想显示本事出风头,结果却出了丑。 袜子戴头上――别扭出弯了:袜子口相对于头来说,过于窄小,戴在头上不合适,非常不舒服、别扭。“弯”双关,本指袜子脚后跟处的转弯,转指程度很高。比喻连遭挫折,极不顺心。 秃子包网巾――饶这一抿子儿:网巾是用来拢住头发的网状头巾,由丝结成,戴的时候把头发拢在网巾内。为了把头发光滑整齐地梳拢好,一般用抿子打理头发。抿子是抹头油等物用的小刷子。秃子没有头发,自然不用梳头就可以把网巾直接戴在头上,更用不上抿子。比喻免做某件事,不必多此一举。 袜子改长裤――高升: 袜筒口一般在脚踝处,袜子改成长裤,袜筒口一下子升到了腰上。比喻人突然飞黄腾达,地位一下子得到了提升。 膝盖头穿袜子――不是那一角(脚):袜子穿在脚上,膝盖头不是脚,穿不上袜子。“脚”与“角”谐音,转指不是那种角色或不是那类人。 鞋帮子做帽檐――高升:鞋帮指鞋底以外的部分,也指鞋的两个侧面。帽檐是帽子前面或四周突出的部分。在人的着装心理中,鞋是踩在脚下的,而帽子是戴在头上,头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部分,鞋帮似乎没有帽檐尊贵。鞋帮做成帽檐,本指它在人的服饰中所处的位置大大提高,转以讥讽不三不四的人得到提升。 丫头做嫁衣――做有份穿没份:做嫁衣指丫头替主人家的小姐做出嫁穿的新衣。丫头只是做,却不能穿。比喻白白替别人忙碌。也指东西属于别人,自己没份。 烟火头掉进衣裳口袋里――烧起包来:烟火头是没有熄灭的烟头。烟火头掉进衣裳口袋,口袋从功能上同“包”有相似的作用。“烧包”双关,本指燃烧起来的衣裳口袋,转指由于突然走运得势而忘乎所以。 野鸡戴皮帽――充鹰:鸡和鹰外形有相似之处,戴上皮帽后,增添了雄鹰的气魄。比喻普通人经过伪装,冒充有才能或有势力的人。 一口吃个鞋帮――心里有底:鞋帮是鞋子的侧面。只吃下鞋帮,说明有鞋底与其相配。“底”双关,本指鞋底,转指事情的根源或内情。指心里已经有底,知道事情的原委或知道怎么办。 纸扎人穿衣服――倒端起架子来:烧给死人的纸扎人是用木片作骨架糊成的纸人。“端架子”双关,本指纸扎人是由木片和纸扎成,有直立生硬的骨架,穿上衣服就像端着身子一样。转以讽刺人摆起架子,装腔作势,自高自大。 蚂蚁戴眼镜――自觉脸面不小: 眼镜的大小应符合人的面部比例。而蚂蚁同眼镜相比,体形非常微小。比喻人不自量力,自认为面子很大。 毛驴穿大褂――假充大圣人:大褂是身长过膝的中式长衣,旧时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才穿,这种衣衫象征着这一个特定的阶层。讥讽品质不好或地位低的人冒充有文化、道德修养好或地位高的人。 袍子捣个大夹袄――翻拙弄巧:袍子是长可过膝的中式长衣,有单的和棉的,四季都可以穿着。夹袄是有里子的中式短上衣,春秋时穿。“捣”指倒腾,好好的长袍子换成了短上衣,比喻人耍小聪明,反而把好事办坏了。 帽子上插花――巧打扮: 帽子从服饰上来讲,本身就是一种装扮,引申为对人的奉承。帽子上再戴上花,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好看。比喻人巧妙地夸奖、抬举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