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以服饰外观表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以服饰外观表意分类:【风俗文化】 草帽烂了边――顶好: 草帽顶部隆起,有一圈宽大的帽檐。草帽的边也就是帽檐烂了,但是帽顶是好的。“顶”为双关,本指帽顶,转喻程度最高。用来赞誉人或事物最好。 草帽烂了边――没言(沿):草帽烂了边,也就意味着帽檐没有了。此处“没沿”与“没言”同音相谐,转喻无话可说。 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长袍、马褂、瓜皮帽是清朝时期的男子服饰,这种穿着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民国时期。它沿袭了清朝旧制的服装,从现在来看,也是旧社会体制的形象代表。又因为长袍、马褂和瓜皮帽通常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搭配,所以这种穿戴是没有新意的。“老一套”本指这套服装是旧社会的一成不变的服装,转喻为做事只按以前的方法,没有新意。 穿袜子没底――装面子: 袜子是筒形的,整个套在脚上。袜子如果没有了底,只能是上片铺盖在脚面上,从而完全丧失了袜子的功能,只能作为一种表面的形式和摆设。“装面子”此处本指袜子面覆盖在脚面上装样子,转喻以较差的东西充当好的来装点外表。 穿长衫着短裤――不配套:长衫是长及踝部的长袍,按服制,早期配穿中式长裤,后也有长衫与两裤相搭配。长衫是有身份的文明人的穿着。短裤则是劳作者和在非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与长衫是不配套的。转喻两种事物在一起不搭配。 大花脸化妆――面目全非: 大花脸是京剧中净角的一种,因必须勾画脸谱而得名。净角本来脸上就有各种颜色和图案,再搽上脂粉、胭脂等化妆品,非但不能起到美观的效果,反而连脸谱也被破坏,看不出原本的样子。比喻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戴特大帽子穿小鞋――头重脚轻:头上戴大帽子,脚下穿小鞋子,显得头重脚轻,比喻只重一头而轻视另一头。 戴着孝帽进灵棚――假充近人:孝帽是为了祭奠故去的长辈亲属而戴的麻布做的帽子。这里指人借着办丧事穿孝服的机会,戴上孝帽去假冒硬充死者亲属的关系,转指硬要冒充与对方亲近的人。 反穿大皮袄――装样(羊):皮袄应是有毛的一面作里,皮面在外。反穿皮袄是将有毛的一面翻在外面,看起来和羊身上的皮毛很像。借“羊”、“样”谐音,比喻人装模作样。 古装穿皮鞋――不协调:古装是古人穿的服装,而皮鞋则是现代人的服饰。它们是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服装,穿在一起不能协调搭配。因此用以比喻事物不协调。 花绸子上绣牡丹一一锦上添花: 绸子本身就是色彩美丽、质地华丽的丝织品,在绸子上面再绣上富贵的牡丹,更是富丽堂皇,转喻好上加好。 麻布袋子绣龙袍――不是那号料子: 龙袍是皇帝穿的绣有龙形图纹的礼服,用上好的织锦绸缎制成。麻布袋子虽然也可以改制成袍子的外形,但是在质地上与龙袍的质料不可相提并论。“料子”双关,本指衣料,转指人才。比喻某人不是从事某种职业或做某种事情的合适人选。 做旗袍用土布――不是那块料: 旗袍最初指满族旗女所穿的袍子,后来将清朝满族妇女所穿长袍统称旗袍。辛亥革命后,汉族女子也穿旗袍。旗袍本为旗女服装,其质料高贵,后为显示女子华贵高雅的气质多用绸缎制成。土布一般是劳动人民做衣服的面料,不是做旗袍的材料。转喻人不具备做某件事情的素质。 破夹袄上绣牡丹――图表面好看:牡丹富贵华美,通常作为高贵的绸缎上的纹饰。把牡丹绣在破夹袄上,只是为了图表面的好看,其实质还是破败的无法御寒的劣质衣服。转喻只做表面文章,求表面的好看,而不注重本质。 破棉袄套绸衫――装面子:在破棉袄外套上绸衫,用绸缎衣服遮盖住破袄,从而显得衣着光鲜。转喻人以好的东西装点表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