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以服饰惯例表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以服饰惯例表意分类:【风俗文化】 裁衣服少两幅――做不成: 旧时做衣服,衣身为一整幅布,袖子用另外的布幅接在衣身上。如果少两幅,便无法做成一件完整的衣服。比喻因缺少必备的条件而不能完成事情。 穿冬衣摇夏扇――不知冷热: 冬衣御寒,夏扇纳凉。在穿冬衣的季节,还扇着夏天的扇子会更加寒冷。转喻人不知轻重缓急。 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冬衣是冬天御寒穿的,夏帽是夏天遮阳的帽子,它们不是一个季节的服装。春秋比喻时令。不按季节时候穿衣服,转喻人不知轻重。 穿着汗衫戴棉帽――不相称(不合适):穿汗衫是在炎热的夏天,戴保暖御寒的棉帽会更热。它们是不同季节的服装,穿在一起不合时宜。转喻事物不相称。 穿草鞋戴礼帽――不相称: 礼帽是文明人、有身份的人戴的帽子,而草鞋是劳动人民穿的鞋子。它们是不同身份的人的特有的服装,穿在一起不相协调搭配,转喻两种事物不相称。 穿拖鞋戴礼帽――不伦不类:戴礼帽时应穿皮鞋,拖鞋是在家中穿的非正式的鞋子。这种不相搭配的穿着转喻不成规则或不规范。 穿拖鞋跳芭蕾舞――洋不洋土不土:拖鞋是中国人在家穿的便鞋。跳芭蕾舞需要穿专业的芭蕾舞鞋。拖鞋和芭蕾舞是东方和西方不同文化的代表。它们相搭配起来,体现的既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是西洋的正统艺术。转喻事物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不符合规范。 穿旗袍跳芭蕾舞――中西结合:旗袍是中国清朝旗女的服装,后来汉族女子将其改良,成为一种中国女子的代表服装。芭蕾舞是西方的一种舞蹈形式,代表了西方的艺术文化。穿旗袍跳芭蕾舞是两种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的结合。转喻事物借鉴了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或形式。 冬天穿袄,夏天吃瓜――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冬天寒冷,穿袄御寒,夏天炎热,吃瓜解暑。转喻人根据情况说相适宜的话,注重说话的场合。 和尚戴个道士帽――假装糊涂: 皈依佛教的和尚,明知佛教和道教分属于不同的宗教教派,却戴着道士的帽子,转喻心里明白却假装不清楚。 六月里穿皮袄――反常:皮袄是冬季御寒的衣物,在炎热的六月天穿皮袄是不正常的现象。转喻事情不同寻常,不符合常理。 六月戴毡帽――不看气候: 毡帽保暖御寒,六月热天戴毡帽,是不符合当时气候条件的做法。转喻做事不看当时的时机和条件,或不识时务。 三伏天穿皮袄――不是时候: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在这种天气中穿上御寒保暖的皮袄,转喻做事情不合时宜或时机不成熟。 先穿鞋子后穿袜――乱套: 袜子最紧贴足部的服饰,穿完袜子才能穿鞋。“乱套”双关,本指袜子和鞋子的穿着顺序颠倒,转喻事情秩序混乱、不合章法。 现代人穿古装――不合时宜: 古装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实用要求,这种穿着转喻事物不符合实际情况和条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