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农业经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农业经济分类:【地域文化】 仰韶文化以黄土高原为中心,而遍布于黄河的中游一带。继仰韶文化而兴起的龙山文化,在地域分布上更加广阔,几乎遍及黄河流域。这两种文化都显示了较发达的农业经济,作物种植以粟类为主,农具的质料和种类也更加增多。由于定居生活的稳固,形成较大规模的聚落。房屋建筑中已使用夯土造基,土坯砌墙,对后来的建筑技术有深刻影响。遗址中水井的出现意义深远,有了井,人不必依河流居住,对农田的扩充,人口的繁殖有极大意义。陶器由磁山的单色调,到仰韶时期的彩陶,再到龙山时期的黑陶,制作水平步步登高。龙山文化的制陶业已采用了快轮,借着陶轮的快速旋转,所制陶器形状规则,厚薄均匀,而且提高了生产率。陶窑的火膛加深,火口缩小,有益于窑室温度加高,窑室密封,在高温下陶坯中含铁素得以还原,再加有意让烟炱熏黑,这就是黑陶器的由来。这种质地细腻而薄、内外黑亮幽美的蛋壳陶,是龙山文化中最富特征的珍品。从器皿的纹饰上看,由素面到花纹,由花纹到着色彩绘,充分显示了匠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模拟近实的艺术成就,对美的不断追求,也促使着人们向文明转化的加速。 与制陶齐美的,是这个时期河北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发明和掌握了纺织和缝纫技术,这已由出土的骨针、骨锥、石纺轮、陶纺轮可作证明。可以想象,妇女们剥取野麻纤维,用纺轮捻成细线,织作粗编的麻布,利用骨针缝制衣服,冬则兽皮衣,夏则麻布衣,可以应天时的寒暖而换衣了。 此外,在文化遗址中,还有骨制鱼镖、鱼钩,骨制和石制箭头等,这反映当时除农业外,渔猎和采集也是谋生的手段,不过与农业比,只不过是补助手段。 农业的起源问题,在我国考古界目前还有缺环,尚不能作出明白的细说。不过依据七八千年前磁山、裴李岗农业文化下推,联系到其后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可以看出这是一脉相承的发展,种植粟类的耐旱农作物和驯养家畜历史悠久,黄河流域是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如果联系到长江及其以南的湿润地区则普遍种植稻类作物看,这又和以西亚麦类作物为代表的农业完全不同,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之一。从社会的发展来说,粟类的种植和畜养家畜,为农业聚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又在这种农业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力,推进了社会的发展,终于导致了其后的夏、商、周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我国几千年文明的基础。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黄河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华儿女的母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