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玛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伊玛堪分类:【传统文化】 赫哲族民间文学之一种。是长期流传的口头说唱文学。关于“伊玛堪”一词的语义,至今尚无定论。30年代初期凌纯声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称“伊玛堪”为“故事”,说它“同北方的大鼓或南方的苏滩相似”。50年代末刘忠等人采写的《赫哲族历史调查》认为“伊玛堪是赫哲族以口头相传的说唱文学”。80年代初,马名超说伊玛堪尚无语源上的解释,只是“把那些长篇讲唱古代英雄故事的口头文学形式,习惯地称作伊玛堪。”90年代初,黄任远认为伊玛堪源于“伊玛哈”一词,意译为“鱼”。尤志贤(黑龙江省社科院赫哲族副研究员)说伊玛堪的早期含义足渔歌,后来引申为赫哲人之歌。赫哲语把说唱伊玛堪叫做“伊玛卡乞”,意为“象鱼一样聚在一起唱”。伊玛堪流传于黑龙江省同江市和饶河县赫哲族聚居区。它的特点是有朗诵,有歌咏,说唱相间,散韵结合,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演唱时先从散文形式说白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然后唱“赫力勒调”,再由唱转说,如此循环,直到结束。全篇以唱为主。无伴奏。伊玛堪的音乐多即兴调子,高亢嘹亮,粗犷淳厚。歌手艺术修养越高,唱腔曲调的变化越多,与内容也越切合,越感人。说唱内容极为丰富,有明显的历史特点,多具神话色彩,充满反映古代生活的场景描述,如渔猎、宴饮、婚丧、征战、祭祀等。内容较多的是部落首领(额真)与妖魔恶神或入侵者的战争、部落间的冲突斗争,其次是社会生活与爱情故事。已收集到的作品有三、四十部,翻译成汉文出版的有10多部,如《安徒莫日根》、《满斗莫日根》、《马尔托莫日根》等。在汉译方面成绩比较突出的是尤志贤。著名的伊玛堪歌手有葛德胜、吴连贵、吴进才、尤树林等。有不少作品可连续演唱几天。全凭记忆背诵,现在歌手已很少。伊玛堪随处可唱,无需专门的演出场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