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传统制胶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传统制胶法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用动物的皮、角制胶发明甚早,传说始自黄帝,《物原》云:“轩辕作胶”。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求》(约成书于533―544)详细记载了古代制胶方法。传统熬胶法为:先将原料皮放在水中浸渍四五日,然后取出用水洗净(不必去毛),再放入不带油腻的大锅中加水熬煮,日夜不停火,使皮烂熟溶化。在熬煮的过程中,必须时时用带长木柄的铁铲翻搅,以防皮着锅底焦化,并注意经常加水,保持适当浓度。待熬至一定程度时,点汁试验,当液珠微有粘性,便可挹取胶汁过滤、去秽滓。挹时不必停火,汁倾尽后,再加水继续熬煮,如前搅动、挹取、过滤,待皮熬尽为止。滤得的胶液,分装在盆里静置冷凝。等凝固后,覆盆取出凝胶,用细铁丝割去与盆底粘连的不可用部分,然后按质分别切成薄片,以极薄为佳,干后色如琥珀者为好。一般最上层似粥膜者称胶皮,质量最佳;其下是胶清,质量次之,近盆底部分质量最次,称为笨胶。切成的胶片需要进一步凉干,一般放在事先搭好的露天竹箔上,竹箔有三层,最下层放置胶片,其上两层作阴凉、防霜及防灰尘之用。晨起至午,卷起上箔,使胶见日,午后仍张箔为阴,雨天移至屋内,经四五日即半干,然后用绳穿胶片,悬曝至全干后收藏。

用传统方法熬胶时,一般以春、秋二季为宜。所用毛皮,一般以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等皮次之。旧皮履、皮鞋靴等,无论多久,都可熬制成胶,但不及新皮胶色明净。我国自古用胶广泛,除制取牛皮胶、鱼肚胶、树胶等多种工业用胶外,还发明了各种特制的药用胶,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等,均早已驰名中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