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伪满洲国皇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伪满洲国皇宫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长春市区东北角,占地43000平方米,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亦伪满洲国傀儡皇帝)之宫殿。1932年2月日本侵略者成立伪“满洲国”执政府,任命溥仪为“执政”。1934年改伪“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将吉黑榷运局旧址改变成皇宫。皇宫经改建、扩建,筑有坚固的围墙和岗楼。皇宫分内廷和外廷。内廷是溥仪及家属皇后婉蓉等日常生活区;外廷是溥仪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内廷又分东西两院,西院有缉熙楼,东院有为福贵人李玉琴建的同德殿、御花园、游泳池等。内外廷以中和门为界,门外称外廷,包括溥仪“登基”处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等。现据收集到的宫殿中失散文物,布置了宫中陈设;重修了假山和御花园。 伪满洲国皇宫位于吉林长春市东北角,是一座中西风格混杂无序的仿古建筑,分内廷和外廷两部分,正门为莱熏门。外廷是当时伪满洲国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和后妃日常生活的场所。内廷又分为东西两院,西院的主要建筑为缉熙楼,由溥仪和皇后婉容居住。二楼西侧为溥仪的卧室、书斋、佛堂和浴室。楼的东侧是皇后婉容的居所,卧室在二楼的东南隅。一楼西侧本来是客厅,1937年祥贵人谭玉玲进宫后,这里便成了她的卧室。东院主要建筑为同德殿。外廷除中和门外,主要建筑为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勤民楼的正殿即勤民殿,是溥仪在日本人操纵下于1934年3月1日即帝位的地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成立满洲国,设立执政府,扶植爱新觉罗?溥仪执政,年号大同,定都为长春。1934年又改称满洲帝国,使执政变为皇帝,改年号为康德。溥仪在他的一生中曾三次坐上傀儡政权的宝座。第一次是他还是娃娃的时候,被人抱着登上皇帝的宝座;第二次是张勋复辟,他也是执政者;第三次便是日本人为了把东北变为他们独占的殖民地,让溥仪粉墨登场,当上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