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伯孜克里克石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伯孜克里克石窟

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吐鲁番火焰山的断崖上,19世纪晚期被发现,是吐鲁番地区洞窟最多、壁画最丰富的一处石窟群。地名在维吾尔语中意为“人工而成的胜地”。现存洞窟中有40余个有壁画,壁画总面积为12,000平方米。壁画内容以佛教经典传说为主,也有单纯的佛像、菩萨像。最早创作于6世纪?氏高昌时期(南北朝末至初唐);艺术成就最高在西州回鹘时期(又称回鹘高昌王国),当时曾有大规模扩建,之后这里成为西州回鹘佛教中心。有的石窟中还留有回鹘服饰的男女人像,多用暖色,色彩艳丽。有敦煌壁画中的“莼菜之风”、“兰叶描式”线条,在传统凹凸晕染技法上又有变化。另外还发掘出多种文字的文书和佛经抄本,一块石碑上有汉、突厥两种文字记载了杨公捐出葡萄园,使当地僧侣得以“窟下造庙”的经过。

六世纪时的佛教石窟。位于新疆吐鲁番县城东, 距高昌故城二十二公里。约建于麴氏高昌时期。洞窟开凿于悬崖陡壁上,或依崖垒砌。现有洞窟六十四个。窟内绘有丰富壁画,窟顶多绘千佛像,两壁彩绘大型立佛像,下绘供养菩萨或经变故事画。在第三十三窟后室两壁所绘“涅?经变”故事画中的弟子举哀图, 绘有十六个民族的佛弟子,身着不同服饰,形象生动逼真,富有个性。窟室内还保存有一些汉、吐火罗、梵文和大量回鹘文题记, 为研究新疆历史、文化、艺术和语言学的珍贵资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8: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