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佑民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佑民寺分类:【传统文化】 在南昌市八一公园北门对面。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建,先后修复、重建凡七次,始建名上蓝寺,为南朝梁代豫章郡王之师葛饔所捐住宅。据说,在宅东南有一口蛟井。天监年间,龙斗井中。豫章郡王肖综造了一座大佛镇压蛟龙,免其为患,故称大佛寺。唐开元年间,改称开元寺。内铸有唐明皇铜像一座,号真容殿。大历年间,名僧马祖道一据此以为道场。一时僧徒甚众,该寺顿时成为江南佛学中心,影响极远。大中年间,寺毁于火。南平王钟传奏请复建,改名上蓝寺。政和年间又改名为能仁寺。明代初年该寺地址归南昌县管辖,因迁寺于元代的原帝师殿。明景泰年间,又改名永宁寺。到清顺治年间,巡抚张朝磷重新修缮,并改名为佑清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捐建藏经贮宝阁,开始建有十六间,后只有金粟、华严、兴隆、普惠、普安、大士、留香、圆通、普觉等九堂。乾隆五十五年又一次被焚。五年后寺僧广梅等人又募化重建。嘉庆间,巡抚秦承恩、布政陈预等,先后修葺大殿,在后殿铸接引佛一座,高一丈六尺,重三万六千斤。北伐战争时期,寺内屡驻军队,房屋损坏不堪。1929年,姚国美等人重修,并改名为佑民寺。抗日战争期间,寺院又有损毁,后又经各界人士筹资修葺,殿宇仍然雄伟壮观。在佑民寺右侧,有钟楼。为一栋四层四角形花岗石建筑。建于1929年,上悬铜钟。铜钟为南唐大将林仁肇于乾德五年(967年)铸制,重10,064斤,高七尺,围长一丈四尺八寸,铸有“南唐乾德五年太岁丁卯重铸”字样。铜钟素称为“南昌三宝”之一。其它两宝为普贤铁像和宋代铜钟,已毁。 位于八一公园北侧。南朝梁太清元年(547)豫章王葛 捐献住宅兴建,初名大佛寺,唐开元年间改称开元寺。大历四年(769),名僧道一(马祖禅师)在此开设道场,讲授佛经,广收弟子,盛极一时。大中年间改上兰院。宋咸平年间改承天寺,政和年间改能仁寺,明景泰年间改永宁寺,清顺治年间改佑清寺。1929年定名为佑民寺。寺内殿宇雄伟,前殿有众多佛塑和千佛缸。缸外装饰90余个佛像。后殿有一巨塑铜佛,重3.6万斤,仪态端庄,甚为珍贵。佑民寺自古即是游览胜地。明诗人胡大成有《上兰寺秋兴》咏赞其秋色:“落日残霞依鹜远,暮天片月带江流。云凝竹树千山暝,雨过池台万户秋。” 在南昌市八一公园北门对面。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建,先后修复、重建共7次,始建名“上蓝寺”,为南朝梁豫章郡王之师葛鲟所捐住宅。据说,在宅东南有一口“蛟井”,天监年间,龙斗井中,豫章郡王肖综造了一座大佛镇压蛟龙,免其为患,故称“大佛寺”。唐开元年间,改称“开元寺”,内铸有唐明皇铜像一座,号“真容殿”。大历年间,名僧马祖道以此为道场,一时僧徒甚众,该寺顿时成为江南佛学中心,影响极远。后又几经焚毁与修复,至1929年,姚国美等人重修,并改名为“佑民寺”。佑民寺右侧,有钟楼,为一栋四层四角形花岗石建筑,上悬铜钟,铜钟为南唐大将林仁肇于乾德五年(967年)铸制,重10064斤,高7尺,围长⒈48丈,铸有“南唐乾德五年太岁丁卯重铸”字样,为“南昌三宝”之一,可惜已被毁。 佑民寺铜佛殿(李均忠摄) 此外,较著名的寺庙还有庐山的海会寺、黄龙寺,萍乡的杨岐寺,永修的云居寺,九江的能仁寺,波阳的永福寺,上高的崇福寺,靖安的宝峰寺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