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寺建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寺建筑分类:【传统文化】 佛寺是中国宗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是供奉佛像、举行佛教礼仪、居住僧侣的地方,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寺建筑采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式布局,中国最早的佛寺建筑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的洛阳白马寺,为原来接待宾客的官署鸿胪寺改建的。东汉末,笮融在徐州建造了规模很大的佛寺浮屠祠。经三国到南北朝,佛寺发展很快,仅北魏统治范围,正光(520―525年)以后,就有佛寺3万多所,都城洛阳即有1300多所,南朝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有500多所。早期佛寺已采用了院落布局,主要有两种方式:①以佛殿为中心,和一般世俗建筑没有多大不同,主要见于中小型佛寺或由官署、住宅改造而成的佛寺;②以塔为寺院中心,在大型的新建的佛寺中较多,如前述东汉白马寺、浮屠祠和《洛阳伽蓝记》记述的北魏洛阳永宁寺。隋唐以后,由于佛教更重义理,为满足于宣讲义理的需要,以佛殿和法堂等殿堂建筑为主的布局更见盛行,寺内不一定有佛塔,或有也常常建在寺的后部和中轴线以外的别院。唐代都城长安有佛寺约百数座,一般都很大,有的大尽一坊之地,规模宏伟,甚至“僭拟宫殿”。唐代后期,佛寺发展更快,武宗曾下诏“灭法”,一次即毁拆宫寺4600余座、私寺4万余座,可见佛寺建筑之盛。要了解唐代佛寺的群体布局,还得要依靠敦煌石窟唐代壁画中的资料,其中数百幅以上的大型净土经变画里的建筑群,就是寺院的反映。宋元时期建筑的佛寺也很多,其中大体保留有原来总体布局或某一院落布局的重要佛寺有天津蓟县独东寺,山西应县佛宫寺,大同华严寺、善化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山西洪洞广胜下寺等。现存佛寺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建立或重建的,总数当有数千。明清传统佛寺显然又有两种风格:①敕建的大寺,多位于城市或其附近,地势平坦开阔,规模较大,建造宫式建筑,总体规整对称,风格华采富丽,整饬严肃;②山林佛刹,多建在名山胜境风景佳丽之地,密切结合地形和环境,布局不求规整,活泼多变,单体建筑近于民居,规模不大,风格纯朴淡素。北京智化寺、广济寺,山西太原崇善寺等属于前者,分布于各地名山如峨眉、九华、普陀、天台、雁荡等山的佛寺大都属于后者。中国佛寺除了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文化和旅游建筑的性质,并且丰富了建筑艺术面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