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佛教寺院布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佛教寺院布局

分类:【传统文化】

佛教寺院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和菩萨的地方,出家人在这里居住、生活、修持,进行佛事活动。中国汉地佛寺的营造原则是在南北中轴线上兴建主要建筑物,在东西两侧修建附属设施。主要建筑大致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有的寺院还有藏经楼。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有的大寺还有五百罗汉堂,堂为田字形布置,内有4个小天井。寺院的东侧是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堂)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寺院大门称为“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因“天下名山僧占多”,故又称“山门”。三门殿内两侧塑有两大金刚力士像。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金刚杵是古印度最坚固的兵器。二金刚力士共同把守山门,显示了佛门的威武森严。山门往北是第一重殿天王殿,殿中供有大肚弥勒佛。天王殿中有四大天王,经演变成为专门镇守佛门的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执宝剑;北方多闻天王手持雨伞,表示福德;西方广目天王手拿蛇一类动物。四大大王的形象表示分主风调雨顺的职能。韦驮天王与大肚弥勒佛背靠背,为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他是佛寺的守护神,面向大雄宝殿,注视着行人动向。天王殿往北就是大雄宝殿,即正殿。“大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德号,是对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称。由于佛教内部宗派的不同和时代崇尚的变化,正殿供奉的主尊有差异。有一、三、五、七尊之别。供一位主尊的释迦牟尼佛像有三种姿势:坐像、立像和卧像。坐像又分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其造像名为“成道相”。另一种坐像是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造像为“说法相”。立像表示能够满足众生愿望。卧像据说是表现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弟子们嘱咐后事。大雄宝殿的主尊像两侧常有“胁侍”,即左右近侍,他们是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年老者迦叶,中年者阿难。供三尊佛的情况较为复杂。一种是供三身佛,据天台宗说法,一为“法身”,指佛从先天就有将佛法体现于自身的佛身。二为“报身”,指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三为“应身”,指佛为度脱世司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位于右尊。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名“卢会那佛”。第二种是供“横三世佛”。“世”指中、东、西三个不同世界的佛。正中为当今世界的释迦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第三种为供“竖三世佛”。“世”指因果轮回迂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佛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右侧是未来佛,即弥勒佛。供五佛多见于宋、辽古刹,如大同华严寺、泉州开元寺等处。这五佛通称东南西北中五方佛,大致属密教系统。一般大殿西侧多供十六或十八罗汉像。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后来中国佛寺又增加了两位。佛坛背后堂塑一堂“海岛观音”。配殿分东西配殿。东配殿一般是伽蓝殿,正中供波斯匿王,左方是祗陀太子,右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三位最早护持佛法建立伽蓝的善士。殿内两侧常供十八位伽蓝神,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西配殿是祖师殿,多属禅宗,为纪念该宗的奠基人而建。正中供禅宗初祖达摩禅师(?-528年),左侧供六祖禅师慧能(638-713年),他是禅宗的实际创造者。右侧供百丈禅师(720-814年)。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大殿之后为法堂,是演论佛法皈戒集会之处。堂中设有法座,法座后挡有释迦牟尼说法讲道的图像。堂中设有钟、鼓。上堂说法时击钟鸣鼓。有些寺院还有专供菩萨的观音殿,文殊殿,三力士殿,地藏殿。有的寺院有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据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也有说是佛灭后第一次结集三藏的五百比丘。有的寺院中或前后有塔,有的寺院设有藏经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