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教美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教美术分类:【传统文化】 佛教美术包括佛教绘画、雕刻、塑像等,中国佛教美术先是仿印度,以后逐渐形成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初期在丝绸之路上,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永靖炳灵寺石窟壁画等,受印度佛教美术影响较大。梁代,张僧繇创立了“张家样”,北齐曹仲达创立了“曹家样”,唐吴道子创立了“吴家样”。“张家样”佛画笔法简练,人物生动,“曹家样”的人物画像,衣服紧贴全身而显露曲线,“吴家样”在长安、洛阳的300多幅佛画,人物奋袂、衣裙飘动飞舞,富有动感,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佛教壁画集中表现在石窟壁画中,以敦煌、云岗、龙门乐山大佛最为著名,以敦煌为杰出典范。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大多是隋唐时开凿的,内有壁画4.5万多平方米,内容有佛经、佛、经变、供养人和彩画建筑图案等,规模巨大,题材丰富,造像庄严,色彩斑斓。人物体态丰满,线条流动,充分体现了“气韵生动”这一传统的美学思想。有些佛画还点缀许多人间社会生活小景,乐观、明朗,富有情趣。雕塑虽有外来影响,但也有其伟大的创造和民族风格。新疆有古代龟兹、高昌等洞窟的造像;甘肃河西走廊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永靖炳灵窟、天水麦积山等石窟造像;山西的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河北邯郸的响堂山石窟等大小石窟造像,都颇为盛大;四川广元石窟、大足石窟,乐山大佛尤为壮观。这些塑像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构图和谐、线条简练流畅,人物神态各异,具有高度的立体感。北魏到隋唐时代的石刻最为精美,云冈和龙门可为代表。云冈和龙门石窟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吸取和融合了犍陀罗(大印度国名)佛教艺术的精华,因此成为中西艺术结合的珍宝。莫高窟中的唐代雕塑是佛像雕塑的辉煌时代。莫高窟大约有塑像2400多身,唐代占670身,塑像面相丰满却不呆板,衣褶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服饰也渐渐复杂华丽起来,男像具有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阳刚之气,女像富有善良、美丽、智慧之美。自宋元以来,各寺泥塑很多,这是中国佛教美术的独特技艺。藏区的佛教美术,既受印度、尼泊尔影响,又与汉地佛教美术联系密切,在中国佛教美术中,独具风韵,北京雍和宫、西黄寺及承德须弥福寿之庙中的佛像、殿内装饰均反映了其无比精妙的艺术性。拉萨的布达拉宫,藏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佛画与金铜佛像,以及刺绣与版画佛像,很受推崇。青海塔尔寺,每年以酥油制作酥油花礼佛,是牧民们创造的特殊佛教艺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