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佛母六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佛母六经

分类:【地域文化】

大乘佛教早期经典,般若类经典的汇编。指《大般若经》、《中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般若波罗蜜多一万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万颂》、《般若波罗蜜多摄要颂》。藏传佛教把六部经看成是佛教中“转无相法轮”类经典,通称《佛母六经》。“般若”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简称,意为“通达智慧到达涅?彼岸”。据载,《般若经》形成于佛死后500年左右(一世纪前后),是大乘佛教最早的经典。它的思想主要讲述释迦牟尼所说的法无自性的 “性空”思想,阐释一切不离空,空为世界万有根源的道理,是部派思想发展的结果。后来出现的《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的主要思想都来自《般若经》,是对《般若经》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般若经》最早流传于印度东南部地区,以后逐渐传到印度西、北、西北方及东北方,东汉时传入中国。传入西藏的时间为8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大般若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十万颂》,朗康巴?廓恰、贝饶杂纳、香?益希德翻译,共计300卷,10万颂; 《中品般若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二万五千颂》,益希德等人合译,83卷,100颂;《小品般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八千颂》,欧钦?勒贝喜饶等人合译,24卷; 《般若波罗蜜多一万八千颂》,益希德等人合译,共60卷;《般若波罗蜜多一万颂》,益希德等人翻译,32卷; 《般若波罗蜜多摄要颂》,噶哇?贝孜翻译,计1卷。《般若经》对后世影响非常大,龙树和无著根据它的思想分别创立了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般若经》的释著有: 世亲的《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十万颂广释》,法吉祥的《般若十分颂注疏》,弥底的《随顺三种般若佛母显示八义疏》,狮子贤的《二万五千般若八品摄义释》,圣解脱军的《二万五千般若现观庄严释》,解脱军的《二万五千般若颂详释》,辛底巴的《二万五千般若现观庄严颂释》和《八千般若释最胜心要论》,狮子贤的《八千般若现观庄严光明释》,无畏生隐的《八千般若经释要键目光论》,方象的《八千般若摄义论》,宝民的《八千般若摄义论广释》,具德王的《八千般若释要旨随属论》,无垢友的《七百般若释》,莲花戒的《七百般若释》6卷,佛智的《般若摄颂难义释》6卷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