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经分类:【文化精萃】 佛教所有经典的总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们结集,诵出他在世时对信徒们所作的说教,编定成佛教的“经”和“律”。后又有主要由佛弟子们编著的“论”。此即佛教所谓的经、律、论三藏。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现存的佛经都是后来历代佛徒们的创作,只是在早期出现的经典中可能较多地保留了释迦牟尼本人的言教。从语言上讲,最早的佛经估计是用印度东部,即佛教产生时的释迦牟尼游行传道地区的古方言写成,然后随着佛教向更广大的地区传播,逐渐梵文化,或者在不同的地区改为使用本地流行的方言,如南亚的巴利语,中亚的古犍陀罗语。也有许多经典被翻译成中亚的其他古语言以及汉语和藏语。现今所存的佛经主要保存在4种语言,即梵语、巴利语、汉语和藏语的文献中,数量极其巨大。既有较早的手抄本,也有后来出现的各种刻印本。近代也有人将一些主要的佛教经典翻译成西方现代语言。从内容上讲,现存佛经在体系上非常庞杂。历史上各个不同的佛教宗派还各自有不同的经典,对佛经的编排分类方法也往往不一样。 佛教经典之总称。有广狭二义。广义佛经包括“经、律、论”三部分,总称“三藏”。即:(1)经藏(梵语音意合译为“素怛缆藏”)。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释迦在世时之说教,及后来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之著作(2)律藏(梵语音意合译为“毗奈耶藏”),指有关佛教僧侣戒律之典籍和记载佛寺一般清规之典籍。(3)论藏(梵语音意合译为“阿毗达磨藏”),指解说佛教教义之典籍。狭义佛经则专指“三藏”中“经藏”。佛经有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等多种书面语形式。汉文佛经包括印度和中国佛教主要著述在内,至唐代开元(713―741)年间,已有1076部、5048卷,其后历代又有增加。佛经刊印始于北宋初年,初为蜀版,后有福州版、思溪版、碛砂版等,以后历代均有刻本。 (1)指佛教的一切经典。包括与佛教有关的一切著述,如经、律、论等。(2)特指经、律、论三藏之一的藏经部分。其中即有相传为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而于后世结集的经典,也有历代以“如是我闻”形式创作的经籍。佛经由于起源地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可分为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满文、傣文和日文等佛经。汉文佛经又分为大乘经和小乘经两部分。唐智?《开元释教录》始分大乘经为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五大部和其他诸经。明智旭《阅藏知津》按天台宗五时判教说分大乘经为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五部。《宋藏》收大乘经528部2175卷,《元藏》收大乘经528部2174卷。小乘经指《阿含经》及其单品,《宋藏》、《元藏》各收小乘经242部621卷。各种《大藏经》收佛经数量不同。《频伽藏》收大小乘经771部3068卷,《大正藏》分一切佛经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大集、径集、密教10部,共收1460部,4225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