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俨然儒士 位重才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俨然儒士 位重才高分类:【传统文化】 康里??(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累叟。色目康里部人,或称蒙古人(即汉高车国人)。历官承直郎、集贤侍制、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浙西廉访使兼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存世墨迹有 《十二月十二帖》、《渔父词》等。《元史》卷一百四十三有传。《元史》本传称“其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转引自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十)。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也称: “国朝以书名世者,自赵魏公(指赵孟瞟后,便乃公也。” 康里??出生于一个官戎家庭。其祖父燕真 “事世祖,从征有功”。其父不忽木为元世祖时朝廷中的要臣,曾力言儒学之重要,弘扬汉学,规划学校制度及考试之法。其疏论及国子监应设的 “六学”之五即曰 “书学”,专门传授书画之法。据赵孟钗???吹谋?募窃兀??雷娑运?钠兰凵踔脸??说笔钡闹??д咝砗猓?杉?湮?占昂貉ё鞒隽瞬恍嗟墓毕住?道镒由酱有∈芷浼彝サ霓固眨?何幕???仙睢?道镒由?“幼肆业国学,博通群书”。元代初期是正统汉文化衰落的时期,朝廷中有很多名臣仅爱武而不通儒学,康里一家三代汉文化程度之深,是当时一般蒙古人所不可企及的。 康里??一生勤勉探寻的都是汉文化的情致,身体力行,功绩显赫。从其出身的家庭到后来仕途上的经历,无不与汉文化有关。其一生多为文官,又曾先后担任过元文宗、元顺帝的“经筵官”(老师)。他不仅有条件亲入内府观摹御藏的古代书画名迹,而且还可以直接参与元朝文化制度的制定。所以康里子山在促进元朝民族文化的交流、加速蒙古统治者汉化、巩固元朝的中央集权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元代,统治者被汉文化同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府内奎章阁的设立,康里??即曾任奎章阁大学士。但随着酷好书画的元文宗的去世,朝廷中一些蒙古族大臣则极力主张废掉奎章阁和艺文监。康里子山力排众议,向皇上奏曰: “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耶?!”帝闻后深然之,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机构存设同原来奎章阁一致。康里子山自己也被提调宣文阁、崇文监之职,主持文艺之事。在元代书法史上,如果说赵孟钍且云浣艹龅囊帐跏导?晒?慈?媪斓荚??榉ǖ母垂懦绷鳎?敲纯道镒由皆虿唤鍪瞧窘杵湓谑榉ㄉ系淖吭匠删屠闯?己拖煊φ悦项、鲜于枢等人的“复古运动”,更重要的是凭借他在朝廷中的特殊地位,在制定文化政策和措施方面予以保护,推动汉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书法在元代的 “全面复古”。所以,在我们论及元代书法史上的功臣时,不能因为赵孟睢⑾视谑嗟却蠹业南院盏匚唬??雎粤丝道镒由降淖饔谩T诶?飞希?恢治幕?母葱耍???峭?姓?系某?绩政策的制定)有着很大的关系。如唐太宗、宋徽宗、宋高宗等诸位帝皇酷好文艺 (主要是书画),其时的书法景象也就空前繁荣了。 康里 在元朝虽是身居要职,德高望重,但他没有一些文人仅为“文”而事“文”的通病,而是一位忠实的儒家文化卫道者,身体力行,亦言亦行。他曾就部分蒙古贵族反对儒学之为,针砭时弊据理力争。他一生为官清廉,死后竟穷得“无以为殓”。康里子山品性高风亮节,犹如松竹间之人,让世人企为仰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