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借贷与讨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借贷与讨债分类:【中国民俗】 在商贸活动中,借贷是很常见的事。长期以来,各地因此也形成了一些有关的习俗。闽南泉州等地民间的债户一般多在每年的端午、中秋和冬至三个节日前力争还债,当地俗称“三节清”。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十六日民间俗以为尾牙日,这一天一般是生意人年终结账的日子。对于欠债的,债主在尾牙日之后就要四处追讨。由于旧俗在过了除夕夜就不许讨债,因此旧时每逢年关,各地民间常常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讨债人一手拿着算盘和账簿,一手提着灯笼连夜四出讨债的情景。一般而言,大多数的借债人都力争在年前还清一年的债务,以过一个好年,各地民间因此流传有“债不过年”的俗语。然而在旧社会,也有许多穷困潦倒的穷人实在还不起债,每当年关之际,他们只好纷纷离家出走,以躲避债主的催逼。 旧时许多地方在除夕夜有演戏避债的做法,如福州鼓楼的城隍庙和台江的尚书庙等庙宇在除夕夜都有人集资演戏,让那些有家难归的穷人躲在里面通宵看戏以避债,俗称“避债戏”。因为民间旧俗以为看戏的地方是不许讨债的,若债主在此时胆敢贸然进内逼债,必然会引起公愤而被人轰出戏场。等到天亮以后,新年来临,债主就不再逼债了。其如民国十八年(1929年)《同安县志》卷22所载:“商人随时皆得讨债,又曰收账。独于年终催迫尤甚,往往三四更犹催迫不已,大失和气。然一经开正即交易如初,亦陋俗之一也。”此外,各地民间还有逢年过节和每月朔望一般不借钱于人的习俗,因为俗以为这样财气会被别人借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