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做寿坟寿材及寿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做寿坟寿材及寿衣分类:【中国民俗】 石椁。在绍兴,凡是小康人家往往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把丧葬用品准备好,并且须加一“寿”字,如寿衣、寿材、寿圹。坟墓要造在风水好的地方,认为死后能安居乐业,并且会施惠于子孙后代,所以要请星相家选择墓址和择吉日造寿圹。绍兴人多数用石板造寿圹(俗称“石椁”),次一等的则用砖砌。棺材多用杉木、松木制作。讲究的还用生漆拌和碗瓷、瓦片的粉末漆了又漆。认为寿材搁得燥,下世做人可以少生疾病;临时制作的寿材不干燥,下世做人难免患湿症。做寿衣必须在有闰月之年。 做寿域。在宁波,俗称“寿坟”。富家到了老年即择地做寿域,域内放“寿砖”两块、茶壶两把和油两瓶(称“寿油”)。刻墓碑习惯把“寿域”二字用红漆涂上,以示空穴,待进棺后方改涂成黑色。要先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即占卜坟墓地理,看“龙脉”(山脉),觅吉地,一般为左边有水,右边有山,叫“左青龙、右白虎”,则为吉穴。再选墓穴方位和朝向,以后择日破土动工兴建。 做生寿坟。旧时做寿坟,温州称“做生寿坟”,洞头叫“做风水”和“立红圹”。在台州叫“生穴待葬”。一般在40岁以后,有的甚至在三四十岁就做生寿坟了,一般多为富贵人家。做生寿坟先要请阴阳先生选择坟地,择定动土日子,破土动工时要点香烛、烧纸钱、燃放爆竹等。做好后,圹穴的门空着待封。寿坟置以石碑,昔日多刻上“故考”、“故妣”及某某处人士暨原配某氏安人或孺人之墓,有的还冠以“功名”,下署子孙名字、建造年月。做好墓后,如丈夫先去世,妻子还活着,其墓碑上死者名讳加以黑漆,活着的仍用红字,供人区别。在乐清县,在生寿坟圹口画有红色“十”字,说明人尚健在。 坟圹。在台州,坟圹分大、中、小三种。大坟圹高三尺二寸,中坟圹高二尺八寸,小坟圹高二尺四寸。坟圹的前后左右及顶盖用石板或砖石,坟圹底不用石板,让棺材与土接触,可以使棺材腐烂得快一些,认为这样子孙能早发迹。坟圹地点要请风水先生选择,一般要求虎龙端正,两手抱紧(左手称虎手,右手称龙手),前有明圹。如果前面没有坟圹而是一块田地的话,田畦一定要横向,坟圹正中要正对一个高山尖。做坟之前,要携带纸钱香烛食物去请山神土地,叫“买山”,也叫“点穴”。如果圹主还未死,就叫“生坟”或“寿坟”,坟圹里要放置宝砖、宝瓶、五色线、铜钿、寿烛。坟面的刻字颜色不同,死人的坟用黑漆涂黑,生坟则以红漆填红。 棺木。在台州,旧时做棺材的木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为柏木,中等为杉木,下等为松木。棺木板的厚度,上等称“敦煌材”,板厚四寸以上;中等称“养老屋”,板厚两寸以上;三等称“狗头柄”,天台县则称“散板汤”,板的厚度在一寸以下。敦煌材规定要用八人抬,其余的均用四人抬。 打寿枋。在温州、洞头等地,一般50岁以后就备办后事,要预制棺材叫“打寿枋”、“立寿”,也叫“打百岁枋”。立寿要自家购置木料,请木匠来制作,再请油漆师傅来涂红漆,男棺写福字,女棺写寿字,放在祠堂里或楼阁上,叫“陈香木”。 立寿。立寿即打棺材。有些人是生前就打好棺材预备着的;也有些人是死后才到“寿坊”去购买棺材。倘若为父母立寿,女儿(已出嫁者)要送红布和红烛给父母。若死后再到“寿坊”买棺材,抬回来,称之为“放寿”,一路上要抛撒冥钱。 做百岁衣。老人过了50岁,要提前做殓衣,俗称“寿衣”或“百岁衣”。在苍南,有的后辈在长辈老人去世前,即郑重预制入殓时的衣服鞋帽,也含冲喜之意,俗称“压寿”。在给人缝制寿衣时,要选择亲邻中少妇或少女动手,意为借她们的年轻活力,将有助于老人长寿。在绍兴,在时间上还要挑选闰月做寿衣,也有添寿之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