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傣族婚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傣族婚俗

分类:【中国民俗】

相对来说,傣族恋爱结婚都比较自由。即使在旧社会,老人一般也不干涉儿女们的亲事。

旧时,在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傣族都有未婚青年男女组织。其职责是组织未婚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每一组织设正职一人,副职一两人,由村寨头人提名,经寺庙批准任命。男头傣语(西双版纳)叫“乃冒”,女头叫“乃少”。参加未婚青年男女组织,要履行一定手续。年龄一般限制在16岁左右。手续比较简单,只要向组织提出申请,并向组织头头送一小包草烟和芦子叶即可。无论在西双版纳还是德宏,未婚青年男女组织的头头,只要一结婚就不再担任该组织领导职务。未婚青年男女的一切谈情说爱和社交活动,都在未婚男女组织的指导下进行。

串姑娘串姑娘,傣语叫“邀少”或“串卜少”,是找姑娘玩的意思。傣族一般从十三四岁就可以参加村寨青年的社交活动,到十七八岁便可以正式谈恋爱。谈恋爱的场所很多,如赶街、做赕、节庆,或者在生产劳动中,都可以谈情说爱。傣族青年男女觅偶求偶方式多种多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按照傣族的传统习俗,青年人公开谈情说爱的时间,是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以后至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以前。特别是开门节之后的几个月里,秋收已过,谷物归仓,农活较少,正是谈恋爱的好时机。其余时间,因为农事较忙,一般都不搞谈情说爱活动和结婚。

丢包丢包是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也是他们觅偶、求偶的一种方式。每当节日来临,姑娘们就用各种花布精心缝制一种内装棉子、四角和中心缀有花穗的爱情信物―――花包。丢包时,男女各为一方,双方距离二三十米,相对而立。男方由小伙子头“乃冒”带领,女方由姑娘头“乃少”带领。开始时,女方先将花包掷向男方,男方接住或拾起后又丢回女方,这样丢来丢去,博得场内阵阵笑声。在丢包中,若男方接不住女方丢来的包,男方要送给姑娘一定的钱,多少不限,多则数元,少则几角均可,意在情不在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不送钱,改送纪念品,如小圆镜、小梳子等。若姑娘接不住男方丢来的包,就要向小伙子献上一束鲜花。最初,男女双方好像是在无目的地乱丢,实际上是各自在寻找意中人。丢着丢着,那包就像长了“眼睛”,直向自己物色的对象掷去。这样掷一段时间,姑娘忽然把花包掷得老高老高,会心的小伙子就假装接不住包,笑嘻嘻地走到姑娘面前“认输”,并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然后两人双双离开丢包场,到树林中或小河边谈情说爱去了。清代流官柯树勋在一首《抛球》诗中写道:“时样衣衫趁体艳,绣球抛物早春天;邻家姐妹齐庆贺,恰有多情美少年。”这首诗写的就是傣族青年男女丢包情景。

丢包场面

赶摆即赶街、赶集。是傣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好机会。街日清晨,姑娘早早把“赶摆黄焖鸡”烹制好,然后端到集市上出售。如果来买鸡肉的小伙子,姑娘看不上,就会向他加倍地要价,且有凳子也不给让坐;若是碰上姑娘中意的男子,姑娘不但把价钱压得很低,而且热情地拿出凳子请他坐,一边吃一边对话。小伙子说:“妹妹呀,你做的鸡肉怎么这么香?放的是凤凰山上的青辣椒,孔雀湖里的细盐巴,芳草园里的香茅草吧!你这鸡肉香得叫人倾倒,美得令人陶醉,是不是有客人预先定做的?”姑娘回答:“阿哥呀,这盆鸡肉放的是普通的辣椒和普通的茅草,盐巴也不精细,只不过是加了一颗炽热的心罢了。我的鸡肉没有人来定做,阿哥如果不嫌弃的话,就请坐下来尝尝吧!”小伙子又说:“阿妹呀,我们傣家有句俗话:‘一起吃才甜,一起抬才轻。’我们一起吃吧,不然再好吃的东西,也像没有放盐巴、辣子一样无味。”姑娘回答:“阿哥呀,俗话说:‘放开吃才香甜,放开做才利索。’这里人多嘴杂,我们还是把鸡肉端到林子里去吃吧。”于是两人端着鸡肉,带着小凳,双双来到林中的大榕树下,边吃边互诉爱慕之情。鸡肉就这样使一对对有情人结为终身伴侣。

花腰傣姐妹等候赶摆

裹毯子是傣族青年谈恋爱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德宏地区普遍流行。每逢节庆、赶摆或宗教活动,无论酷夏严冬,常常看见傣族小伙子,每人身上裹着一条毛毯,把头发、耳朵、鼻子、嘴巴都裹住,只露出一双眼睛。他们单独或集体立于道路两旁,等待自己意中人。单独求偶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初次选择情侣,在路边专等过路姑娘,若相中某人,便上前与她攀谈。如姑娘也有意,小伙子就把姑娘裹在毯子里,一起找个僻静的地方继续谈。双方如果谈不拢,则友好地分手,绝不结怨。另一种是在等去年交上的那个姑娘。这是要耐心的。不管天气怎么热,也不能把毯子去掉,因为它是一种标志。姑娘来后,很快就能找到小伙子,这样成功率较高。

集体裹毯求偶,多是未婚青年男女组织操办。一群裹毯子的小伙子在路上漫游,若遇见一群姑娘,小伙子们便上前邀请,如姑娘们也同意,便一起去找个宽旷之处,燃起篝火,或唱歌跳舞,或做游戏,通过交谈,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若谁和谁有了情意,男青年就用毯子把姑娘裹住,离开集体,找幽静的地方寻欢去了。

此外,傣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方式还有“纺场”、“碾场”、“凤凰情书”等等,都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订婚傣族男女青年通过谈情说爱,有人如情投意合,便可私订终身。若要正式订婚,仍须经过媒人求婚、送彩礼,方能得到社会承认。一般情况是,恋爱成熟之后,男方要将自己的婚事禀告父母,并请亲朋好友充当媒人去女方求亲。被请的媒人,多是舅舅或姨妈。媒人到女家求亲,有时要唱求亲歌,歌词很长,无非赞扬女方姑娘如何美丽,男方小伙子如何英俊,什么“郎才女貌”之类。也可不唱求亲歌,只凭口说。如媒人说明来意后,女方父母便说:“鸭蛋鸡抱,我们的女儿,人家的子孙,还要问问家族、亲戚哩!过两天你们再来好了。”这样就算得到女方的口信。等到媒人第二次来,事情就顺利了。这时女方父母就不说话,一切由家族长和亲戚出面谈,如彩礼多少,如何宴请,以及订婚日期等等,都由家族长等和媒人谈定。

傣族订婚也讲究生辰八字是否相合,但不像其他民族那么严格。如男女双方八字经卜算不合,但双方相爱甚深,父母也不愿违背儿女的心愿,便去做点佛事,然后再请人卜算,将相克变成相合,化凶为吉,皆大欢喜。

傣族订婚也送礼物,但不像汉族那样复杂,一般是几斤糖,象征甜甜蜜蜜;两串个数成双的芭蕉,意为夫妻要像芭蕉一条根。此外还有少许槟榔和酒等。

彩礼多少,过去视等级和经济情况而定,等级高身价就高,反之就低。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结婚一般是高等级的小伙子娶低等级的姑娘,所付的彩礼较少;相反所付的彩礼就多。同一等级村寨的男女结婚,旧时是男方给女方银元20元,其中祭社神钱6元,给女方家族7元,祭女方家神2元,给姑娘母亲喂奶钱3元,叫魂钱2元。有的地方彩礼不用付现金,而用茶叶、红糖、槟榔、腊条代替。

婚礼傣族青年结婚,男女家双方都要举行婚礼。由于傣族多“从妻居”,故婚礼大都先在女方家举行。从妻居,傣语叫“宾黑”,即男子到女家上门。婚礼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先到佛寺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结婚这天,新郎由男方亲朋好友陪同,一路敲着象脚鼓和?锣,兴高采烈地到女家。沿途还鸣枪,放鞭炮,借以驱除邪魔。新郎到新娘家门口时,女方早已把竹门关上,男方要给礼钱后,才给开门。新郎上楼,女方又阻拦,再次付了礼钱才让上。进屋时,新娘早被人藏起来,男方又敬酒又送礼钱,几经央求,才得进入新房见到新娘。

婚礼开始,新郎新娘并排坐在礼桌前,接受老人和嘉宾的祝福。礼桌上摆着两个用芭蕉叶做的盒子,下面放着煮熟的公鸡母鸡各一只。此外,还有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如褂子、筒裙、银裤带、手镯以及糯米饭、红糖、芭蕉、盐巴、白线等。婚礼的主要内容是请老人(多为男方舅舅)给新郎新娘拴线。拴线,傣语叫“树欢”,意为拴魂。老人念完祝词后,让新郎新娘把双手搭在桌子上,并从桌上拿起一根白线(白线象征纯洁),从左至右绕过新娘的双肩,用一端拴住新郎的手,另一端拴住新娘的手,表示已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这时在坐的老人们和来宾,也纷纷拿起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表示祝福。

拴线后,撤去礼桌。桌上的两只鸡,一只给拴线的老人,另一只给在坐的小伙子们分吃,预祝他们早日找到心爱的姑娘。其余礼品,全放在新婚夫妇的帐子边,过三天才能吃。

接着举行宴会,并要请赞哈(歌手)演唱。傣家人说:“婚礼上没有赞哈就不热闹;宴会上没有赞哈,酒也不好喝。”因此,傣族结婚必请赞哈来唱歌。宾主一边唱一边听赞哈演唱,唱到精彩处,人们不时爆发出“水,水,水”(即好呵)的欢呼声!在婚礼上,赞哈首先要唱《婚礼歌》。他们唱道:

今天是凤凰起舞的时刻,今天是孔雀开屏的日子;

在这吉祥的日子里,来的都是尊敬的贵客。

欢迎你们!男女嘉宾,我要唱最好最美的歌,

首先祝福新婚夫妻,他们是人间的好儿好女,

像芭蕉一样美丽,像椰子一样稀奇,

祝福他们!婚后生活像甘蔗一样甜。

幸福像贝叶一样长绿,爱情像澜沧江一样纯洁;

生的儿子会犁田、盖房,生的女儿会织布、插秧。

赞哈演唱后,人们聚集在村中广场或竹楼庭院里,和新郎新娘一起在?锣和象脚鼓声中,翩翩起舞,尽情欢乐。

由于婚礼在女家举行,因此在第二天天亮前,新郎必须返回父母家,在家呆一天,晚上才回妻家。新郎返回妻家时,有的不直接回妻家,而是先到亲友家,再由妻子派人找回。

婚后第三天,男方的母亲挑着凉粉来女家认亲戚,并分别给女方亲戚家每家送一块凉粉。到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粉来男家认亲戚,也同样给男方亲戚各送一块凉粉。这时,男方亲戚要向新娘赠送礼物。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三年去,三年来婚后,男方一般要在女方家居住三年,然后才能和妻子回男方家居住。在男方家住满三年后,又可回到女方家住,即所谓“三年去,三年来”。有的地方从妻居的时间长到14年或18年,直到夫妻两人盖起自己的房屋,经济完全独立后,才离开双方父母,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当然,也有长期居住在妻家一直到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从妻居完全只是一种习俗了。是否长期从妻居,结婚时可根据双方实际情况而定。比如,男方是独生子,家里又缺乏劳动力,男方即可向女方提出,请求提前把妻子接回自己家。这样,婚后十天你就可以把妻子接走。如果男方家男孩多,女方家是独生女,家里劳力缺乏,男方可以长期在女方家居住,成为女方家的主人。但不管是何种情况,从妻居的习俗是不能没有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