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傣族小乘佛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傣族小乘佛教分类:【传统文化】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信仰的佛教,属小乘上座部,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一般认为,该派佛教是在1000多年前由缅甸传入的。当时还没建立塔寺,佛经只靠口传。13世纪后期,傣文正式创立后,才有“贝叶经”。15世纪中,佛教在西双版纳广为流行,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制度。公元1569年,西双版纳第19代宣慰使刀应勐娶了缅甸洞吾王朝的金莲公主。随公主而来的僧团携带三藏经典和佛像前来传教。在景洪地区修建了大批塔寺,使上座部佛教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德宏自治州和耿马等地的佛教传入年代更晚,大约在16世纪中叶后才由缅甸传入。傣族佛教大致分为两大派:田园派和山林派。山林派持律精严,修苦行,尚保持着原始佛教的一些特点。此派最初没有佛寺,只在山林中搭草棚代替,后来才在村寨中建立佛寺。田园派戒律不如山林派严格,一开始就有佛寺建在村寨中,寺院有寺奴、寺田。僧侣日居佛寺,出家还俗,比较方便。广为流行。傣族小乘佛教的特点大体是:(1)政教结合,宗教从属于政治。(2)全民信教,形成解放前所谓的“村村有佛寺,人人当和尚”的局面。佛教垄断着文化教育。(3)佛教与原始崇拜结合,带有更原始的迷信色彩。另外,傣族佛教在宗教仪式上,只崇拜释迦牟尼一尊佛,拜佛时不供香烛,而供红布做的旗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