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傩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傩剧分类:【传统文化】 古老而罕有的剧种,具有“中国戏剧活化石”、“戏剧艺术之源”美称。贵州也叫“脸壳戏”、“傩坛戏”,在黔东农村随处可见,尤以铜仁地区种类最多,戏目最全。傩剧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巫,巫驱鬼逐疫仪式称为“傩”,并由此产生了祀神娱神的傩仪、傩舞,历经西周的“乡人傩”、汉宫的“大傩”等,到宋代初具傩戏雏型,成为我国戏曲群系中的鼻祖。少数民族信奉巫教者,接受并引进傩仪、傩戏,形成了“土家傩”,“苗傩”,“侗傩”,“仡佬傩”等。傩戏由傩堂戏班设坛演出,主要有冲锣和还愿两类,其中以还愿最为隆重、盛大。阳戏、花灯戏和傩戏一同登台表演,曲式结构较固定,按“打-唱-帮-打”程序反复进行。面具是傩戏的重要特征,有全堂面具(24个)和半堂面具之分,集神、鬼、人于一体,加以夸张、变形,从而突出气质、性格,显示出原始神秘的宗教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傩戏正脱离宗教影响,进化成一种地方剧种,对研究民俗学、民族学、美学等具有学术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