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元分类:【传统文化】 朝代名。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全蒙古,被尊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八年十一月……建国号曰大元;诏曰:‘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朱元璋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 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逸周书?谥法》:“能思辨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苏洵 《谥法》 曰: “体仁长民曰元,道德统一曰元。” 被谥 “元” 的君主一般都为奠立国基之人,且多为追谥。如北魏太宗明元皇帝,隋太祖武元皇帝,唐世祖元皇帝,元烈祖神元皇帝等等。郑樵《通志?谥略》把“元” 列为上谥。 朝代名。中国封建皇朝。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蒙古乞颜部贵族铁木真完成蒙古高原的统一,于1206年举行忽里台大会,建立蒙古汗国,并自尊为成吉思汗。建国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连续向邻境发动进攻,先后灭掉夏、金等国。中统元年 (1260) 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即大汗位,先后平定阿里不哥、李?的叛乱。至元八年 (1271) 取《易经》 “大哉乾元”之义,正式建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于大都 (今北京)。至元十六年灭亡南宋,统一中国。此后,元曾两次入侵日本,均失败。又渡海攻占城、爪哇,进攻安南、缅甸等国家。元帝国的疆域空前广袤,“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卷58《地理志一》)。元朝制度多沿用金朝,也保留了一些蒙古旧制,忽必烈在中统、至元年间的创设,奠定了有元一代制度。皇朝官制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组成,中书省统六部,掌全国政务,枢密院掌兵,御史台掌监察。宣政院为管领全国释教及吐蕃地区军民政务的特殊机构。忽必烈即位初,设十路宣抚司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又以都省官员 “行某处省事” 系衔,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至元后期,行省渐成为常设性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在离省治较远地区设宣慰司等。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行省以下行政机构一般派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达鲁花赤一职。元朝兵制为两大系统,即宿卫军和镇戍军两种。宿卫军由怯薜军和侍卫亲军组成,怯薜军常在万人以上,宿卫禁庭并任事役; 侍卫军环卫京畿,约30余卫,隶属枢密院,一部分色目人也被编入侍卫亲军。镇戍军,隶属行省者,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归属行省,调遣更防仍受枢院节制。腹里地区主要由蒙古军与探马赤军防守,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相参驻守主要防卫江淮地区。此外,还有畲军、高丽军、寸白军、?军等。草原上的蒙古人战时出军,平时牧养。中原与江南则从军户中签发,蒙古、探马赤军和汉军户均由奥鲁管理,新附军户不设奥鲁。元朝居民基本依民族与被征服先后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级,又有按职业划分的诸色户,如匠户、医户、儒户、僧户等。元初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建立劝农司以管理农业,编辑《农桑辑要》 以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限制掠卖奴隶,禁止占地畜牧,又招集逃亡,鼓励垦耕以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又实行屯田,减轻减免租税、兴修水利。这些为初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丝织业、麻织业、棉织业、制盐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均较前代有所发展,其中棉织业为新兴行业。商业上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钞,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并有市舶则法。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以至东非各沿海国家或地区均有贸易关系,与高丽、日本等国的贸易规模也相当大。元代文化艺术以元曲为代表。科学技术方面,有郭守敬等天文学家,王桢等农学家。元与欧洲的交往也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等成就多由此时东传入中国。忽必烈死后,元廷内部斗争很激烈,南坡之变英宗被刺,天历之战文宗击败天顺帝,兄弟之会明宗 “暴崩”,从武宗至大元年 (1308) 至顺帝元统元年(1333) 25年间换了八个皇帝。迤至元朝末年,吏治腐败,财政混乱,军备废弛,苛捐杂税增多,徭役繁杂,“为郡者于民间徭役不尽校田方亩以为则,吏得并缘高下其手,富民或优有余力,而贫弱不能胜者,多至破产失业” ( 《元史》 卷192《白景亮传》)。内部斗争益趋激烈,民族压迫的政策使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化。脱脱任中书右丞时变更钞法,整治河患未能缓和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催发了元末农民起义。至正十一年 (1351) 刘福通等在颍州起兵,徐寿辉于蕲州起兵,红巾军起义爆发。至元十三年淮东张士诚起兵,至元十七年刘福通派人分三路北伐,到至元二十八年 (1368) 朱元璋称帝,建明朝,当年,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元顺帝退出中原后,其继承者据漠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元世祖建号以来共传10帝,历98年。 学术类名词。原指首或开始之义。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和《公羊传?隐公元年》。汉代起,始有万物本原之义。《春秋繁露? 重政》:“《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故元者为万物之本。”但对元为何物,解释各异,有以,“元”为“玄”,视其为不可闻见的精神性本体,有以“元”为“气”,视其为构成万物的物质性的原素。东汉的经学家何休《春秋公羊?隐公元年注》:“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把万物看作是“气”的积聚的状态,对后世的元气学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朝代名。1206年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领兵南下、西征,西灭西辽,南灭西夏,深入金国土大半。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太宗)、贵由(定宗)、蒙哥(宪宗)诸汗继其扩张事业,先后灭金、平大理,置吐蕃于其直接统治之下。1260年忽必烈(世祖)在开平即帝位,至元八年(1271)11月,取《易经》“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十六年灭南宋,统一全国。疆域东起沿海,西至今新疆,南达海南,北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至鄂霍次克海,西南包括西藏、云南。继汉、唐之后,重开中国大一统局面,扩大东西方文化交流。但由于赋敛苛繁,宫廷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统治基础日见动摇。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红巾军农民大起义。二十八年,朱元璋军攻下大都,元亡。自成吉思汗建国起,凡十五帝,一百六十三年;自世祖定国号起,凡十一帝,九十八年。顺帝北徙后,仍采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明建文四年(1402)坤帖木儿汗为鬼力赤所杀,始去国号,称 * 鞑靼。 以公元1330年我国政区设置为据,元朝政区分为中书省和辽阳、岭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河南十行中书省以及宣政院辖地,察合台后王封地,共13个大行政区。今河北绝大部分是属中书省,仅秦皇岛、宽城、迁西、青龙、平泉属辽阳行省大宁路。中书省辖河北地区的:大都路(今北京)、永平路(驻所卢龙,今卢龙)、兴和路(驻所高原,今张北)、保定路(驻所清苑,今保定市)、真定路(今正定)、河间路(今河间)、顺德路(今邢台市)、广平路(驻所永年,今永年东南)、大名路(驻所元城,今大名南)。共六十万零一百零二户。 ③ 另外,今河北的承德、围场、张家口、丰宁、滦平、赤城、崇礼、涿鹿、兴隆、蔚县属上都路;临漳属彰德路;故城以南属高唐州;海兴以东属济南路;蔚县西北属大同路;元氏以西属冀宁路;涉县以北属晋宁路;围场以北属全宁路;临西、馆陶属濮州的飞地。 民族器乐作品。姜万通作于1987年,系为古筝、埙及三组打击乐器而写的室内乐。其标题《元》系本原、初始之意。作品旨在通过对远古先民生活风貌的描绘,表达出人们对人类自身成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问题所进行的哲理性思考。作品抓住了人类历史上的几个瞬间,去刻画人类自身的心理历程。在写作技法上,一是在乐器的使用上,用了一些新的组合方式和独特的演奏方法,创造出新颖的音响效果来渲染作品的意境;二是把“任意律”和严整的数理数理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作品的严谨形式。作品获1988年辽宁省第二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比赛二等奖;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1989―1990年度国际新音乐作曲家作品比赛中,获优秀奖。作品参赛时易名 《远古风情》。 蒙古族乞颜?孛儿只斤氏贵族为首的蒙古统治集团所建王朝。1206年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汗位传窝阔台(太宗)、贵由(定宗)、蒙哥(宪宗),先后灭金、平大理,置吐蕃于其直接统治之下。1260年,忽必烈(世祖)在开平即帝位。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翌年,建都于大都(今北京)。1279年,灭南宋,统治领域北到西伯利亚,南至南海,西南到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1351年爆发红巾农民大起义,1368年8月,明军攻下大都,惠帝(即顺帝)北逃,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建国至大都陷落,凡14帝,163年;自世祖定国号,凡10帝,98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