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代以来中原回族人口的增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元代以来中原回族人口的增多

分类:【地域文化】

自元代以后,中国史籍多用“回回”一词泛称伊斯兰教的信仰者,也用回教称呼伊斯兰教。元代是回教人口大量进入中原的时期。蒙古汗国的军队,在40多年的西征中,占领了葱岭以西、黑海以东的广大中亚地区;在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征调和俘虏回回人充当士兵与工匠,如在撤马尔干一次战役中,就俘获了3万余人。这些回回人被编入军队,并随军迁徙到中国,参加了忽必烈统一全中国的战争。公元1234年,回回军大将曷思麦里率军伐金,驻军于河南怀、孟(今河南沁阳市、孟县)。灭金以后,元朝认为“中原濒河而南,大江而北,其他衡要”,又是“金亡归附,新入板土之地”,必须加强管理,遂建南京于开封,作为战略要地。消灭南宋、统一南北之后,亦以河洛为天下腹心,以“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元史?兵制》)。这支由色目人组成的部队,遂“屯于中原之地”。这些士卒多来自中西亚,其后代多定居于河南沁阳一带。曷思麦里家族,祖孙四代都历任该地区的地方长官。

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在河南南阳成立了屯田总管府,以回回军屯田。在这里逐渐形成许多回民聚居的村镇。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下令:屯田的回军,“随处入社,与编民等”。此后,在河南的回回军,一部分从事“屯戍”,过着兵农合一的生活;一部分在“社”的编制下,取得农民的身份,他们散处各州县,定居务农为业,形成当时所谓“回回皆以中原为家”(《元史?世祖本纪》)的局面。直到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3),仅南阳一县之内,就有61屯,其中有12屯全为回民聚居的地方。

至元十八年(1281年),朝廷诏令:“括(征调)回回炮手,散居他郡者,悉令赴南京(开封)屯田。”(《元史?世祖本纪》)他们由宣武将军阿老互丁率领,屯驻在开封附近。今开封城西北10余里,还有地名回回寨,就是当时回回炮手在南京屯田的地方之一。他们的子孙,有的逐渐进入城市,从事小手工业或商贩,成为开封城市居民的组成部分。

元代在河南屯田的士兵,已不移营换防,长期在当地安家落户,出现许多新的居民点。在河南全省有不少地方,后来称作回回营、回回寨、回回凹、教民村等,都是探马赤军屯田的产物。例如巩县西南的回回凹,是元军牧马之处。封丘县荆塔村李姓大族,世称为“军李”,也是元代屯田军士的后裔。探马赤军在河南的屯田,使中原回族人口大量增加,促使了回教在河南的发展,它对恢复和发展中原农业生产、促进民族友好团结,作出了贡献。

元朝末年,河南是农民起义及群雄混战的主要战场,长期遭受战火的破坏,人民流离四散。明朝从山西等地,多次向河南移民,其中包括大量的回族人民,一同来到了中原。自明以后,由于经商、战乱、灾荒以及避祸,来到河南投亲靠友的回民也很多,屡见于他们的家谱、行状及有关笔记等记载中。如在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年(1862―1877),陕、甘、宁、青新教起义失败后,清朝进行了疯狂的镇压,西北回民纷纷避祸中原,开封回民中的“马客伙”,就是在这一时期迁徙而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