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代的楚人诗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元代的楚人诗文分类:【地域文化】 元代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使得文学创作的中心在北方形成。中原文人关汉卿、王实甫等以他们辉煌的戏曲文学创作,为有元一代之文学的确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相对而言,南方文人的创作依然是以传统的诗文为主,而且其成就也不能与在北方新兴的戏曲文学相颉顽。 楚人的诗文创作,在元代还是十分活跃的。楚地虽然未能出现象宋代那样叱咤风云的文坛巨擘,但也涌现出一些名重当世的文坛明星。被称为“元诗四大家”的“虞杨范偈”中,就有三人长于楚。另外,楚人冯子振和欧阳玄也名扬一时。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祖籍仁寿(今属四川),自幼随父迁居崇仁(今属江西),因荐入官,累迁至奎章阁侍书学士。有《道园学古录》等。他的诗、词、文俱佳,有一代文宗之誉,尤以诗名为高。由于经历了鼎革之变,他也怀有兴亡之感和亡国之痛,对同乡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非常崇敬,作有《挽文山丞相》等诗表达这种感情。又由于元朝实行高压的民族歧视政策以及他在元朝身居高位,他的这类作品就不仅少,而且所抒情感也曲折复杂。他的诗歌大都是应酬、题画之作,内容虽显贫乏,但讲究作诗技巧,以典雅精美著称。 范?(1272―1330),字德机,清江(今湖北恩施)人。少孤家贫,刻苦自学,以文名被荐入官,历任翰林院编修官等职,有《范德机诗》等。他没有经历虞集那种幼时的流亡之苦,又有幸位居高官,故诗歌多为歌咏承平、描述琐事之作。揭?斯对其诗的艺术性评价甚高,称其“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朕。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清人虽然认为此语“形容过当”,却也肯定“?诗格实高,其机杼也多自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揭?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总修辽、金、宋三史,卒谥文安。有《揭文安公全集》。他的文章叙事严整,言简意明,在当时推为巨制。他的诗歌却不同于其文的平实风格,写得清丽婉转,别有风韵。虞集因称其诗如“三日新妇”。其诗虽然也多为寄赠题咏之作,虽然也多在讲法度、求工炼上下功夫,却较另外三家诗的题材有所扩大。如《杨柳青谣》之类的作品,反映了民生多艰,并且有着深沉的叹息和深远的寄托。这或许是揭?斯多一点史家之识的缘故吧。 冯子振(约1257―1314),字海粟,号怪怪道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官承事郎、集贤侍制。他的性格豪放、文思敏捷,常于酒酣耳热之时,令侍吏二三人润笔以候,乃据案疾书,随纸多少,顷刻间便满录诗文,颇有南楚狂人之风。所著多已散佚,今存《梅花百咏》等。他与赵孟友善,也与之同怀遗民之哀怨和不得已仕元的悲愁,常思弃官归隐,他的诗作即表达了他心中的苦闷情绪。他善于借鉴屈骚的比兴寄托手法以表达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而且在使气任才的创作中多出奇文,诗文的辞句也典雅华丽,具有楚文学的传统风格。 欧阳玄(1274―1358),字元功,号圭斋,浏阳(今属湖南)人,欧阳修之后。曾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主持纂修《经世大典》、《四朝实录》和辽、金、宋三史,有《圭斋文集》。他少时便以文章风动天下。《元史》本传载:“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片言只字,流传人间,咸知宝重。”明初文学家宋濂称其文“如雷电恍惚,雨雹交下,可怖可愕。及乎云散雨止,长空万里,一碧如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的诗词却因习惯以文人之而略输变化,不足以与其文章的成就相匹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